close
台灣地區在迎神賽會中,有迎虎爺炸轎的習俗,最著名的是北港媽出巡之際、四處引鞭炮的虎爺轎,民間習俗有謂:「炸虎爺轎大發」,因此商家、善信均會準備一堆堆小山丘的鞭炮施放,以祈能大炸大發。
炸虎爺轎的習俗最早源自於北港朝天宮,根據北港朝天宮所記,除了一般信眾所熟悉的祖媽金順盛、二媽金順安、三媽金盛豐、四媽金安瀾、五媽金豐隆、六媽金順崇數個媽祖會之外,於1694年由溪仔底「虎爺街」信眾組織虎爺會。北港朝天宮虎爺會的神轎近似於日本神轎,神轎的行進則是由擊鼓和拿扇子的人員來做指揮,而炸虎爺轎則是每年北港迎媽祖時不可錯過的精采好戲。在嘉義員林一帶,每逢年節神明遶境之時,許許多多的商家會主動的準備大量的鞭炮,不論是那一種類的神轎,只要信徒看上了,就會把鞭炮推至轎底實施炸轎,而人們也相信,鞭炮放的愈多、炸的愈旺,來年的運勢、財運也會愈來愈旺。北港朝天宮虎爺會根據1933年日人相良吉哉所著台南州祠廟名鑑記載:虎爺會舊名虎爺公會,主祀神為一虎、二虎、三虎、四虎、五虎,會員五十三人,創立於1694年。北港俗語:「暗街仔暗眠摸,溪仔底虎爺公」意指傳統虎爺的信仰區域在溪仔底(今北港鎮博愛路在民主路和中正路之間),故自古溪仔底又被稱為虎爺街。現在的虎爺會是由陳光男、顏錦河二年重組,現在有會227人。
虎爺轎的造型與日本神轎相似,步伐也有日本味。每年遶境時,扛虎爺神轎者須會踏腳步,因為若不協調會翻轎。神轎是由打鼓和拿扇子的人指揮,抬轎者都是主動由全省各地主動來北港參與,其中大部份都是原籍北港的外移人口,因為以前曾抬過虎爺轎,所以經驗老到,每年到了三月十八日就會主動回北港,只要找到停放虎爺轎的地方,就是會長家,便可領到轎班衣。抬轎者大約有三分之二非會員,且會員對抬轎者有一半以上都不認識,完全由老手帶領有興趣的新手參加。虎爺轎班穿著黃色虎紋衣,頭綁黃布條,在遶境行列中,虎虎生風的抬轎方式,在熊熊的炮火中威風凜凜的英姿,令人敬畏著迷,虎爺的抬轎方式及嗜炮的特質,幾十年來也傳播到外地,成為全省各地虎爺轎班的範本。
原本每年正元十五上元遶境,虎爺也會出轎遶境,後來改為每逄虎年才出轎。抬虎爺轎的人大都為高中生以上,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居多。
資料來源 :
臺灣傳香-炮轎
聖駕陣-虎爺會
炸虎爺轎的習俗最早源自於北港朝天宮,根據北港朝天宮所記,除了一般信眾所熟悉的祖媽金順盛、二媽金順安、三媽金盛豐、四媽金安瀾、五媽金豐隆、六媽金順崇數個媽祖會之外,於1694年由溪仔底「虎爺街」信眾組織虎爺會。北港朝天宮虎爺會的神轎近似於日本神轎,神轎的行進則是由擊鼓和拿扇子的人員來做指揮,而炸虎爺轎則是每年北港迎媽祖時不可錯過的精采好戲。在嘉義員林一帶,每逢年節神明遶境之時,許許多多的商家會主動的準備大量的鞭炮,不論是那一種類的神轎,只要信徒看上了,就會把鞭炮推至轎底實施炸轎,而人們也相信,鞭炮放的愈多、炸的愈旺,來年的運勢、財運也會愈來愈旺。北港朝天宮虎爺會根據1933年日人相良吉哉所著台南州祠廟名鑑記載:虎爺會舊名虎爺公會,主祀神為一虎、二虎、三虎、四虎、五虎,會員五十三人,創立於1694年。北港俗語:「暗街仔暗眠摸,溪仔底虎爺公」意指傳統虎爺的信仰區域在溪仔底(今北港鎮博愛路在民主路和中正路之間),故自古溪仔底又被稱為虎爺街。現在的虎爺會是由陳光男、顏錦河二年重組,現在有會227人。
虎爺轎的造型與日本神轎相似,步伐也有日本味。每年遶境時,扛虎爺神轎者須會踏腳步,因為若不協調會翻轎。神轎是由打鼓和拿扇子的人指揮,抬轎者都是主動由全省各地主動來北港參與,其中大部份都是原籍北港的外移人口,因為以前曾抬過虎爺轎,所以經驗老到,每年到了三月十八日就會主動回北港,只要找到停放虎爺轎的地方,就是會長家,便可領到轎班衣。抬轎者大約有三分之二非會員,且會員對抬轎者有一半以上都不認識,完全由老手帶領有興趣的新手參加。虎爺轎班穿著黃色虎紋衣,頭綁黃布條,在遶境行列中,虎虎生風的抬轎方式,在熊熊的炮火中威風凜凜的英姿,令人敬畏著迷,虎爺的抬轎方式及嗜炮的特質,幾十年來也傳播到外地,成為全省各地虎爺轎班的範本。
原本每年正元十五上元遶境,虎爺也會出轎遶境,後來改為每逄虎年才出轎。抬虎爺轎的人大都為高中生以上,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居多。
資料來源 :
臺灣傳香-炮轎
聖駕陣-虎爺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