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A6/綜合新聞 2010/08/07
【(採訪/石文南、鐘武達、楊宗灝,整理/高有智)】
「伊斯蘭教」(回教)對多數國人是既陌生又神祕,相傳十七世紀 末,來自中國福建一帶的穆斯林家族就已經來到台灣,鹿港數百年來 就有六百多戶是穆斯林族親後裔,不過,台灣的伊斯蘭教經歷同化與 融合,始終教勢不彰。近年來,因為新移民和移工人數增加,也讓各 地清真寺添增多元的人文氣息。
入境問俗 保安宮供郭子儀
鹿港鎮的保安宮,相傳前身是座清真寺,是當地穆斯林教友與子嗣 的信仰中心,只是現在保安宮祭奉的不是阿拉,而是廣澤尊王與郭子 儀。這個演變似乎是在敘述一段穆斯林教友入境問俗而漢化,以及種 族融合的錯綜複雜歷史。
鹿港的穆斯林後裔,主要姓氏有郭、丁等。當地耆老郭恆瑞說,「 郭姓最早是出現在元朝時期的福建泉州和惠州等地,更早的祖先則是 來自波斯或阿拉伯,明末清初祖先來到以漢人為主的台灣,不敢表明 伊斯蘭信仰,所以融入漢俗,現在的保安宮就等同郭氏宗親會。」
郭氏後裔建廟供奉祖先廣澤尊王與郭子儀,但也沒有忘記祖先是信 奉伊斯蘭,郭厝里長郭獻欽說,部分郭氏後代還傳承穆斯林的習俗, 像喪禮就沒有漢人使用的幡,祭祀不拜豬肉。
回字祖厝 祠堂無祖先牌位
丁家後裔丁禎祥校長投入尋根工作多時,他說,「鹿港丁氏後代早 就從族譜中知道自己是回族後代,但祖訓要求後代必須隱藏穆斯林的 事實,且完全從漢俗。」
不過,丁家建築為四合院,從上往下看就是個「回」字,祠堂沒有 祖先牌位,依舊隱藏著丁家來自回族的表徵。
目前全台穆斯林教友約有六萬人,共有六座清真寺,其中臺北大清 真寺最為有名,建立之初衷在接待穆斯林國家的重要外賓,包括約旦 國王胡笙、伊朗國王巴勒維、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瑟等都曾到過清真 寺。民國五十年左右創建的中壢龍岡清真寺,早年教友都是滇緬撤退 游擊部隊成員,由於籍貫大多來自雲南省,在宗教信仰背景之下,募 款籌建清真寺。
六清真寺 六萬教友祝禱地
隨著時代演進,新移民逐漸成為清真寺重要信徒,龍岡清真寺也是 桃竹苗地區最具規模的伊斯蘭教聖地,常有新移民或移工前往祝禱。 該寺董事長鄭慶華說,由於龍岡地區來自雲南的新移民眾多,目前清 真寺教友約有兩萬人之多。不過一些傳統祭儀,例如齋戒月等,都還 保有當年傳統。
近年來,全台穆斯林教友也擔憂,他們的子女宗教信仰嚴重流失, 從今年起台北文化清真寺更是首度開辦「文化清真寺住寺二周的夏令 營」,從穆斯林教友家庭中六至十八歲的小朋友參加,開始向下扎根 ,找回伊斯蘭教的精神與生活。
向下扎根 夏令營夜宿傳薪
台北文化清真寺總幹事馬子誠表示,伊斯蘭教在台人數不多,文化 上更是弱勢。為了延續,此次夏令營夜宿清真寺的活動,要孩子唸古 蘭經,讓孩子知道什麼是伊斯蘭生活,包括生活細節、食品與衛生, 「孔子一日三省吾身,伊斯蘭生活是一天要反省自己五次。」
穆斯林教友分布世界各地,從早期拓墾移民到新移民,雖然來到台 灣的時代不同,但是,思鄉的心情同樣都在伊斯蘭教中找到慰藉,也 在清真寺中找到心靈歇息的原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