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刺青s.jpg
我認為是個很詳盡的影評,不過裡面有大雷,未看過電影又不想先知道劇情者,勿入:Orange's Review: 刺青

《刺青》在上檔前就很轟動了。但我想應該不是國人對國片的支持覺醒了,也不是這個國片拍的特別特別的好,只是因為這部片子找了兩地都很紅的演員來演了一個女同志片。並且,這部同志片還在柏林影展得到了泰迪熊獎
「《刺青》是三月國片潮裡一支獨秀的奇葩,也是小成本國片近年來難得一見的盛況。從選角、劇情內容到入圍柏林影展話題不斷,在各媒體與網路曝光度極高,最後在台北市拿下七百一十三萬的票房佳績。」-【電影新訊】 2007 上半年度國片市場觀察
但除了一些專業影評人或較常做深度評論者給予不錯的評論外,在一些討論區中,不乏看到許多「失望」的言論。我大概揣測了一下為何會有這麼多「失望」的聲音出現:●用最好的想法,可能有部分人真的單純覺得拍的不好。
●因為上映前話題不斷,又得了一個大獎(反正就是得獎了,什麼獎不重要),又不少影評給予高度評價,所以很多人慕名觀看。但這些人從來不看同志片、從來不看藝術片。
●因為主角之一是「可愛教主」,很多人可能用心中「可愛教主」的標準,一個應援的心態,但這些人從來不看同志片、從來不看藝術片。
●同理可放在另一個主角上。
●因為宣傳手法或一個話題手段,不少新聞可以看到「突破尺度」、「大膽演出」之類的用語。可能有人會以為女女比男男有更多的可看性,說白話點,就是為了看床戲而去看的。結果床戲也只有蜻蝏點水。
●很多人一直用好來烏的片子做為電影拍攝的標準。覺得國片一直拍不好,也是因為是拿著好來烏的電影做比較。因為很多人都被好來烏洗腦了,所以也會有人看完《練習曲》後毫無感覺,因為國片太清淡了。劇情若是沒有高潮起伏,就覺得怪怪不對勁。
●很多人可能還停留在國片就是意識形態、灰灰黑黑很難懂的階段,有些人也真的很喜歡這種調調。

國片是還不成熟,因為很多議題才剛開始被拿出來討論而己。對於兩位主角,我都沒有特別的感覺,對於這部片子,我只聽說還不錯,對於劇情也只略知一二。用一個「零」的心態去看《刺青》,可能比較不會產生任何失望的感覺。看完成後,我覺得《刺青》像是個小品,沒有大場面,也沒有太多的人。整體而言,劇情和處理的方式是很好的。演員方面,除了兩位主角,「阿青」和「大宇」的表現也人讓驚艷。沒有刻意與作做,在現在年輕的偶像所拍的影片中和台灣一般慣用處理的拍攝方法中,是難能可貴的。所以整體來說,《刺青》當然是部好片。

「刺青」是標記愛情還是力量象徵?我覺得刺青是一種記號,有很多種解讀方式。所以也可以是膚淺的流行、記憶的保存、信念的表達…。是對外在的宣示,或是對內在自己及親密朋友的宣示。刺青可以是一股動力,一個力量。我們的社會對於刺青的接受度還是很低的。所以雖然《刺青》想表達一個「不只是膚淺的流行」的觀念,但對於時下青少年來說,也許任何的理由還是放在「膚淺的流行」之下吧。這部片不是只有單純的講述女女故事,只是恰巧是女女罷了。而由這兩位女主角所引發出來的社會現象與議題才是更該令人關切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