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艋舺青山宮

青山宮位於貴陽街二段二百一十八號,廟內供奉的是靈安尊王張滾。青山宮俗稱青山王宮或青山王館,清咸豐六年(西元一八五六年)創建,主祀靈安尊王,簡稱青山王。為艋舺晉江、惠安和南安三邑人移民之守護廟。神龕上懸著光緒8年花翎知府銜福建補用同知何思綺所獻「神靈昭著」及光緒15年魏建勳所獻的「化險為夷」等匾額。

青山王,相傳為三國時東吳孫權的裨將,本名張滾。漢獻帝建17年(212),張滾奉派駐守泉州惠安地區,因其為人正直廉潔,兼智勇雙全,頗受地方 人士愛戴。張滾死後,停柩於縣衙東配室內,就棺槨砌石為壇,每年春秋祭祀。凡有新官到任,三日內必備牲醴致祭,祈求民安物阜。

當艋舺市街逐漸繁榮興盛時,咸豐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發生一場大瘟疫,是時惠安漁民返回家鄉,奉請青山王來臺,由王公口(今第二水門)登岸,途經舊街(今西園路一段)時(今青山宮廟址),神輿無法前進,漁民們乃焚香請示,得知神明要駐蹕於此,遂就地暫立小祠安靈,乞求鎮境平安。罹病者紛紛前來祈禱求助,據說頗靈驗,因而信徒倍增,遂於咸豐六年(1856)動工建廟於今址,費時三年始完工。其後又整修多次,民國二十七年(1938)重修,仿清代之宮殿形式修築,雕樑畫棟,工藝精美,幾與龍山寺並駕其驅,宮前緊臨街道,形成縱深的街屋建築。入口正面以石雕為主,花崗石與青斗石並用,雕工雖細緻,但日式風格極為濃厚,尤以門前石獅為最。

青山宮分三殿二廊,後殿三層,前殿以觀音山石為壁,施以雕飾,技藝 精巧,石柱與石垛採圓山神社之石材造成。三川殿有一八角形藻井,係以二十四支斗栱層層出挑圍成,不用一釘,結構嚴謹完美。後殿原為舊式神殿,因年久失修,於民國六十八年拆除重建,現為一座三層鋼骨宮殿式的閣樓;民國七十八年前殿、正殿依原貌加以整修彩繪,已渙然一新。

青山宮供奉靈安尊王,從祀靈安王妃—顯慶、慶安二妃,以及八司:監察司、長壽司、獎善司、陰陽司、速報司、增祿司、罰惡司、福德司和文武判官及謝、范、枷、鎖四將軍。此外尚供奉玉皇上帝、瑤池金母、天上聖母、關聖帝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太陽星君、太陰星君等神仙佛,形成該宮多神化民間信仰的特色,萬華地區的道教中心。青山宮裡的謝必安、范無救兩位將軍神像,據說在當時,到了晚上,就可聽見兩位將軍拿的鐵鍊在廟裡和路上響起,或看見他們在路上巡邏,所以附近很少小偷。

由於人們認為青山王有消除瘟疫的威靈,且和城隍爺一樣,掌理陰間司的法,因此在艋舺民眾心目中占有相當的份量。因此每年的「青山王祭典」,就是所謂的「艋舺大拜拜」。青山王祭典又稱為「迎青山王」或「青山王生」,農曆十月二十、二十一日為青山王巡察暗訪之時,二十二日為繞境,二十三日則為青山王誕辰,艋舺地區舉行大拜拜,每年是日迎神賽會,繞境遊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可說是艋舺最有特色的節慶活動,亦為台北地區宗教觀光一大盛事。

青山王繞境是極富特色的,暗訪時報馬仔,持頭燈,頭旗,扛土地公轎,持涼傘,蒲扇,長腳牌,金瓜鎚,戒板,藤條,香擔者都是步行,而神轎也設計極為大方莊重,而且是人扛著走的,(轎夫由惠安子弟擔綱,暗訪時會穿著日式的黃色外衣)使其青山王神轎極其穩重而敬肅。青山王還有一個特色,迎青山王時台北大都東北季風盛行陰雨綿綿,於是艋舺青山王祭還有個特色,在迎青山王暗訪和出巡三天都會在龍邊的龍柱上掛上<風雨免朝>的虎頭牌,希望遊行活動一切順利,最好陽光普照,暗訪時也祈風靜雨停,以便隊伍的行進。

八將

台北地區八將團可以分為三種(註),雖然名稱相同,但是組織、陣法各異,其中創立最早的是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系統八將團。

清代大稻埕地區因為緊臨淡水河、裝卸便利而商業繁榮,茶葉、南北貨、布批匯集,民眾在安和樂利之餘,感念霞海城隍神恩澤民,每逢農曆五月十三日城隍祭典時,都樂於捐資延聘藝陣助興,從清代到日領時代、再到二次戰後,不僅盛況不減,而且越益熱鬧,因此流傳著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諺:「五月十三人看人」,著名歌手方瑞娥更以一首<台北迎城隍爺>而享譽全台,族可見五十年代迎城隍之盛況。

在各界熱心囊贊、迪化街當地布郊更是大力支持之下,為主神霞海城隍老爺出巡護駕的「八將團」終於成立。「八將團」原先附屬於廟前王里長組織的「八將會」之下,直到民國七十六年因樹大分支,才由"蔡金塗"先生另行成立「鯤溟八將廟八將團」,不過王里長籌組之「八將會」卻因故解散,因此目前霞海城隍廟系統八將團只剩鯤溟八將團而已。

由於組團的目的是為了護衛城隍老爺巡行,因此將團角色也大都以霞海城隍部將為主,如金山將軍、銀山將軍、謝將軍、范將軍等。

另一種則是台北艋舺青山宮所發展出來的陣頭,昔日流行於台北艋舺地區,如今已風行至北台灣及西半部一帶的廟會,為現今廟會常見的陣頭之一。

八將是由八位將軍及一名葫蘆童子(又名引路童子)所組成的,枷將軍邊四位著紅色臉,穿紅色衣,鎖將軍邊四位著綠色臉,穿綠色衣服,依八將個性加入代表圖騰,諸如,鵬大神、虎將軍...等。中間一名童子手持葫蘆,稱作引路童子或葫蘆童子,相傳為白鶴化身,在八將團中居中作為領導。

台北艋舺青山宮的八將團與外面所見的八將團所穿著的衣服又有所不同,青山宮的八將團身穿半甲的衣服(露肩的,鎖將軍邊露左肩,枷將軍邊露右肩。)而引路童子著龍袍,台北青山宮的引路童子是由小孩子來扮演的,有捧一個大葫蘆,腳上穿靴,頭帶太子帽,屬於艋舺青山宮八將團的一大特色之一。

八將所持的武器有枷,鎖,虎牌,火簽,釘槌,大刀,虎頭閘,釘板。相傳八將本為戰國時代於福建外海的倭寇、海盜後被青山靈安尊王懾服,成為靈安尊王張滾的駕前護法。

在出陣前三天,就如同其他扮演官將首等其他陣頭的人一樣必須齋戒三天,三天內,都要吃素,不可近女色,不許賭博等…。開臉前還必須淨身,淨身完開臉(底色各為紅色及綠色),開完臉經法師開光才可到神轎前等待出巡。出巡時,八將身後要披掛黃色的篙錢,脖子上掛著平安餅或是鹹光餅(可掛可不掛)。

八將團和八家將不同的除了動作陽剛與陰柔的分別外,在步伐亦以傳統戲曲中的「鬼步」為基礎改良,故以「三步贊」踮著腳步方式來走,這是八將一貫的特色。 在青山王出巡時,以傳統的「喊班」儀式,點校眾兵將,類似古代大軍出征之授印與點校,更是艋舺青山宮的特色。

註:第三種不詳
資料來源:
古蹟-青山宮
青山宮-(三級古蹟)-
艋舺青山宮
民間藝術陣頭交流網
臺灣傳香
新莊大熱鬧:2001年臺北縣宗教藝術節;林琪雯,簡明輝主編;臺北縣政府主辦、新莊市公所承辦.
臺北縣板橋市臺北縣政府文化局[民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