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年千歲之歷史根源

最早的時候,五年千歲的尊稱並沒有統一,有稱「十二天王」、「十二神將」,也有稱「十二歲君」等等,後來因供奉的廟宇配合寅、午、戌年舉辦大祭典,同時舉辦祈安清醮法會,慶祝千歲聖誕千秋。由於寅、午、戌年,恰好前後為五年,每到慶祝大祭典的時候,各方信徒都稱為「五年到年」,通稱千歲為「五年王爺」,敬稱「五年千歲」,名稱就此沿襲下來。

「五年千歲」的由來,傳說中可遠溯至商殷年代民族英雄即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十二位神將(老君弟子康續步下十二巨人)因輔周伐紂有功於國家社稷,立譽於世上造福社會大眾,故生而英沒後成靈,至漢代道教張天師倡行道法。當時由於醫藥不發達,每遇疫癘發生,往往認為是邪魔作祟,地方人士便延請先真道長,施符念咒,叩請玉皇大帝派遣天兵神將十二天王(五年千歲),降臨作主,蒞臨地方鎮煞除魔,收瘟除疫,希望能夠消災解厄,同時選擇良辰吉時超渡無辜冤魂和無祀孤魂,儀式完成後,建造王船燒化或恭送到江海河流(由擲筊決定),任其漂去,表示恭送天王回駕昇天,或者留在塵俗雲遊四海鎮壓邪魔,繼續護國安民。 在中國閩南一帶另一種情形是,起自於先民渡海來台之時,隨身奉請神明金身 或者攜帶香火 在台灣定居之後感念祂的庇祐 變建宮起廟朝拜 香火延棉不絕。

因此,台灣民間信仰中,除了信仰天上聖母媽祖娘娘最為普遍之外,另外一個相當強勢的信仰,就是王爺公,奉祀王爺公的廟宇,在一九一八年時有向政府登記的佔全部寺廟的百分之十三點五九,也就是說每七間廟宇中,就有一間是王爺廟.由此可知,王爺信仰是台灣民間的強勢信仰,不管神明名稱或者堂殿廟宇,皆是全台之冠。在台灣王爺信仰包括一府千歲、二府千歲、三府千歲、五府千歲、七府千歲、五年千歲等...... 。

馬鳴山鎮安宮

民國前二五○年西元一六六二年自大陸泉州渡海來台至今甲申年「三四三」年之久,當初由雲林縣馬鳴山村民奉。

馬鳴山鎮安宮之建立,溯自前康熙元年 (西元一六六二年)由馬鳴山居民奉祀之古神「老朱王爺」有一天鑾示曰:本莊西北方草港有天神駕臨應即前往迎接鑾駕回來供奉」村民雖在信疑之下,乃遂派人前往草港觀望,果見浮海隨波而來王船一艘,停靠港灣,船上橫披紅綾一幅墨書:「代天巡狩五年千歲」字樣,船中有三尊神像,香爐一只,立炷靈香三支,及靈籤、各一冊,還有紅綾一卷,上書五年千歲,十二值年尊姓暨聖誕斯時馬龍山村民遂即邀同附近之昌南、新厝、芋頭、呂厝、同安,林茱寮等七庄居民共同前往草港迎歸馬龍山擇地建立草壇奉祀,時神曾鑾示曰:「吾神兄弟奉玉旨代天巡狩,主宰各年行使神事,查察四方,賞罰辨惡、除暴安良,保民護國隨機顯化」,於是地方逢有疾病禱求皆即育痊癒、六畜遇有瘴癘求以爐丹施治隨即立驗顯著靈效,香火相續,播之遐邇頂禮踵相接焉由此香煙大振,逐漸瀰漫全省。

樹林鎮南宮

日據時代民國三十四年仲夏,台北縣樹林鎮有一中醫師許丕典大夫於日據時代被日人以違反經濟罪嫌拘禁並加以重刑凌辱痛苦不堪,乃立萌短見其夜,忽然現出蔥髮銀鬚老人引而夢遊,並指慰曰「不日出獄,汝可忍之」連續幾夜,所夢皆同,最後一夜顯示「鎮安宮五年千歲」名號遂化陣清風不見蹤跡,許大夫喜愛交集,隨即安心忍辱至八月十五日日人宣告投降,中日戰爭即告停止、許大夫重見天日,然而許大夫欲答神恩,出獄後踏遍全省,經數月後竟覓得馬龍山(馬鳴山之原名)鎮安宮五年千歲真相,於民國四十七年(歲次戊戌)二月九日到馬鳴山鎮安宮「母廟」,向陳通陳勳二位先生分香爐,跪請五年千歲聖像一尊(盧府千歲)回樹林市福德宮恭奉,同年移樹林市場內許丕典住宅供奉。

由於千歲公神靈顯蹟,裨益社會,香火日旺,恩澤遍佈全鎮及鄰近鄉鎮。民國五十二年,歲次葵卯年,千歲公有日發爐開乩,諭示建廟安身,時勤奮虔實之農稼青乩,猛然抱持盧千歲聖尊,穿街越巷,奔馳阡陌,至懷中千歲於韭菜園中(即本宮現址)神紀靈異。信眾蒙神啟示,經神前聖筊,由許丕典等先賢發起,積極擘劃建廟事宜。斯時經費絀限,以木造鐵皮簡易小祠暫奉。旋即成立管理委員會,鳩工揮汗,群策群力,更蒙諸方善信慷慨捐誠,共襄聖舉。同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六日(為紀念此日以後每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為千歲公晉座紀念日)擇吉,盧千歲親駕入火安座。蒙樹林鎮善男信女,虔誠興建一座巍峨廟宇「鎮南宮」因此成立。

文章出處:
鎮安宮五年千歲發祥與建立
代天巡守五年千歲-財團法人台北縣樹林市鎮南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talanta 的頭像
    atalanta

    AtAlAntA的倉庫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