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平時宗教儀式、生命祭禮、甚至年畫、廟宇建築中不難發現與「桃」的蹤跡,雖然台灣本土桃產量並不多,但受到中國傳統思相影響,桃仍與我們息息相關。

在此將「桃」做一簡略介紹,明白「桃」在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初步認識「桃」

桃有多種品種,一般果皮有毛,「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果實是扁盤狀;「巴旦杏」是一種食用核仁的桃,多產於中亞和中國新疆;「碧桃」是觀賞花用桃樹,有多種形式的花瓣,北京植物園有幾百個品種。

桃是一種溫帶植物,需要一定的夏日光照但夜晚比較涼爽的氣溫,不能在亞熱帶的氣溫下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料,不耐旱。一般用嫁接法種植。把樹型要修整為張開的手掌形以使各部分能獲得充分的陽光(和蘋果要有一個向上的中心領導枝不同),桃園和蘋果園可以從樹型上很容易地區別。

原產於中國,逐漸傳播到亞洲周邊地區,從波斯傳入西方, 桃的拉丁名稱 Persica 意思就是波斯。桃在亞洲文化中占很大的地位,中國古代傳說經常提到桃是一種可以延年益壽的水果,神仙多食用桃,《西遊記》中孫悟空看管的桃園,出產的桃子人吃了可以立刻成仙。日本神話中有「桃太郎」。桃木在中國文化中有避邪的意義,通常在門外掛有桃木符或桃木做的對聯。

二、桃文化

桃樹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果樹,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原產于於我國,後經”絲綢之路”引種到全球各地,是與蘋果、梨並列的世界”三大果樹”之一。桃樹廣植于我國大江南北,平凡而不起眼,但在古代,國人對它卻是情有獨鍾,先民受到了它那甘美香甜果實的恩賜,備收療饑解渴之效。在民間節慶、宗教禮儀、文化、醫藥方面都深深嵌下了它的印記,由此在我國古代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桃文化”。

從《詩經》、《山海經》等古籍中可看出先民們對桃的厚戴和禮贊。桃樹以其灼灼美觀之花,鮮美可食之果和療效顯著之仁,給先民留下了吉祥之物的深刻印象。於是,它就成了美滿、幸福、喜慶、豐收、繁榮、昌盛的象徵,由此而產生了種種的聯想和美談。你要長壽嗎?非吃仙佻不可,壽星與仙桃結下不解之緣;女子漂亮便用”人面桃花”;形容學生多用”桃李滿天下”;理想的社會境界,那是”桃花源”。其他諸如”桃花公主”、”桃花庵”、”桃花扇”、”桃花妝”、”桃花汛”、”蟠桃會”、”小桃紅”、”桃園三結義”、”桃花江”、”桃葉渡”等等。至於用桃來給女子起名字和給其他果樹命名(如獼猴桃、櫻桃、核桃等)就更為人所共知了。

三、桃文學

王安石在《元日》中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句,於是,”新桃換舊符”成了辭舊迎新的同義語。陶淵明的”世外桃園”更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想家園。”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首先用美麗的詩句描寫桃樹,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杜甫”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唐郎士元”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蘇軾”野桃含笑竹籬短,柳溪自搖沙水清”、元好問”愛惜芳心莫輕葉,且教桃李鬧春風”等,這些描寫桃花的詩句千古流傳。

桃花是美麗的花卉,古代帝王、文人賢士對它可謂讚不絕口。清代文人、著名戲劇家李漁曾評價:”草木之花中,惟桃李可以領袖群芳,因為花之色大都不出紅白二種,桃色為紅之極純,李色為白之至潔,桃紅李白足盡二物之能事”。詩人筆下對桃花多有讚頌。如周朴的”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耐看”、白居易的”桃花亂落如紅雨,剪綃裁錦一重重”、李白的”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等,都是詠桃花之佳句。加上陶淵明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桃花源記”,更是吊足了後人的胃口。

桃花與女人有緣。詩文中多用桃花烘托美女。如蘇軾有”且看桃花好面皮”,尤其是崔護的詠桃花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被譽為借桃花喻美人的千古絕唱。此外,人們還習慣將少女的臉頰稱為”桃腮”、”桃靨”。把女子的美貌稱作”桃夭柳媚”。女人的胭脂叫”桃花粉”、化妝名”桃花妝”。”自古紅顏多薄命”,漂亮女子命運多桀又稱之為”桃花命”。就連男子的豔福也常戲謔為”走桃花運”等等。皆說明桃花在古代文學中經常是不可缺少的題材。

四、與民間習俗相關的桃

桃樹(木)
古代尊桃樹為”仙木”,認為它可以驅邪制鬼。這最早源於《淮南子》中有”羿死於桃”的傳說。羿是古時一位善射者,他有一徒弟為逢蒙,因嫉妒老師技藝高強,在一次打獵時,逢蒙趁羿不備,用早已準備好的”桃棓”(棒)將羿砸死。羿生前為人們做了很多好事,民間早將他尊為”宗布神”,宗布神的職責是統轄天下鬼魂,使它們不敢妄為害人。既然桃棒能擊殺羿這個萬鬼首領,那麼其他大小鬼就更應懼怕桃木了。於是,桃木就成為了制鬼驅邪的象徵物,用桃木製成的各種器具也應運而生。如《禮記。檀弓》載:”君臨臣喪,以巫祝桃列執戈,鬼惡之也”。桃列是用桃木制柄的掃帚,認為用此可掃除不祥。《左傳》也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災”,即用桃木造弓可消災避禍。戰國時,我國民間就有在歲時用桃木制偶人(又稱”桃梗”、”桃人”)立於門側的習俗,用以禦凶避邪。《晉書。禮志》雲:”歲旦,常設葦茭,桃梗于宮及百寺之門,以禳惡氣”。說明桃作為避邪之物在晉代仍然十分盛行。

桃符
春聯起源于”桃符”,除與上述神話有關外,還有這樣一種傳說:古時候有神荼、郁壘兩兄弟,他們是善於捉鬼的能手,常將害人之鬼用葦索綁起來喂老虎吃。後來,老百姓為壓邪驅鬼,於是用兩塊桃木板,上面畫上神荼、鬱壘二像或者只寫二神大名,懸掛門房,用以鎮邪制鬼。這種桃板就稱作”桃符”或叫”門神”。如《荊楚歲時記》雲:”正月一日,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到宋代,又發展成在桃符上寫新春祝辭和禱語,用以表示平安、吉祥。王安石的名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即說此事。

後來,桃符漸廢,相傳這與明太祖朱元璋倡寫春聯有關。明《簪雲樓雜話》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建都南京時,一次在除夕前忽降旨:所有公卿士庶各家門上都要張貼春聯,並說將親臨觀賞,他自己也親自帶頭給一些官員和百姓題贈春聯。從此,春節時書寫春聯,張貼門楣就成為民間一種長盛不衰的習俗了。不過,春聯原來的驅鬼制邪的含義已逐漸開始淡化,其內容更多的是表現人們對新春的祝福和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

桃果
桃還是福壽的象徵。過去奉桃為”仙果”,認為吃了可以長壽不老。《神異經》載:”東方有樹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壽”。而《神農經》說得更神:”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臨死服之,其屍畢天地不朽”。最為美妙的傳說是:西王母每年三月三都要在瑤池舉辦蟠桃會,廣邀各路神仙赴會,祝壽時王母要用三千年一熟、食之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桃招待賓客。《西遊記》中孫悟空偷吃王母娘娘”蟠桃”一節,就重複了這則在流傳甚廣的故事。另外,據史料記載,「壽桃」來源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離家拜鬼穀子為師學習兵法,一晃十二個年頭,未曾與老母相見。於是,在其老母八十歲壽誕之時,老師鬼穀子精心挑選了些桃子作為壽禮,孫母在收到桃子後,開始精神煥發,老態消退。這些雖都是神話傳說,但桃與長壽相聯的觀念卻深植于百姓心目中。我國素有尊老祝壽習俗,每當節慶或晚輩給老人祝壽時,就常以”壽桃”相贈,或畫一幅”壽星捧桃”圖案以表達祝福和吉祥。這種雅舉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流傳著。

台灣習俗從五十歲開始,每十年過大生日,都有較完整的慶生禮俗活動稱「做壽」。壽誕這天,壽堂擺設祭品、有水果、牲禮、壽桃、紅龜粿~~等等。「壽桃」依禮俗由孫女贈賀,是由天堂仙人祝壽仙桃而流傳,乃祝壽之吉祥代表物。在壽筵結束後,主人家要把壽桃分贈給親戚朋友,希望大家分點喜氣、增添福氣。何以要有壽桃包呢?從西王母以四顆仙桃給漢武帝,到”麻姑獻壽”的鮮桃,都屬神話傳說,而仙桃也好,鮮桃也好,並非一年四季都有的。於是,人工製作的壽桃應運而生,各地取料不同,有制壽桃糕,也有制壽桃餅,而福州民間粉制蒸成壽桃包,多用麵粉捏成桃形的,可加豆沙、八果、白糖、花生為餡,也可不加餡。獻壽桃,還講究疊起塔式的,與線面配對,飾以鮮花、圖案,插上”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小彩幛,好讓壽家置在廳堂展列。

桃與藥材
桃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桃樹一身均可入藥。鮮桃肉質緻密,甘甜多汁,含維生素、鐵較豐富,作為食療果品,桃對胃陰不足、口幹口渴或體虛陰液不足之便秘症有較好的滋養和潤下作用。桃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可以常吃的水果,肺病患者吃桃也益處多多。因鮮桃含鉀多而含鈉少,故可作為水腫病人使用利尿藥時進食的輔助水果。有報導,吃鮮桃對老年前列腺增生也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桃仁被譽為”活血祛瘀要藥”,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古今名方”桃仁承氣湯”、”桃紅四物湯”等均以桃仁為主藥,它可以治療瘀血停滯、經閉腹痛、熱毒腸癰、跌仆損傷及便秘等。豔麗的桃花也是藥,不僅可療水腫、痰飲、二便不利,古人認為它還有美容作用,能”令人好顏色”。《大清方》雲:”酒漬桃花飲之,除百病,益顏色”。在唐代,河南洛陽人還有以鮮桃花煮粥的習俗。此外,《本草綱目》還記載了桃葉、桃皮、桃膠、桃毛等都能入藥或與其他藥配伍,能治療婦科、兒科及外科方面的多種疾病。

五、桃傳說

夸父桃林
傳說誇父追逐太陽,渴死在道路上,他的手杖化做了一片桃林,就在潼關境內。桃林野:春秋時晉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杜預曰:桃林潼關是也。書著武王之事曰: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孔穎達引杜預語,亦以桃林為在關。且曰,華之旁,尤乏水草,非長養牛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以示戰時牛馬不復服乘也。

西王母贈桃
傳說中有一種仙桃,即蟠桃,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實,食一枚可增壽六百年。因此,桃被視為長壽的象征。人們或以鮮果或以面粉做桃,用以祝人壽誕。在壽聯中也頻頻出現,如:千歲蟠桃開壽域,九重春色映霞觴;南極桑弧懸九一,東方桃實獻三千;瑤池果熟三千歲,海屋壽添一百春。西王母送過七顆仙桃給漢武帝,武帝吃了四顆,還想長生不老;但是西王母告訴漢武帝:如果一個人品行卑劣,荒縱慾,啫殺成性,奢靡無度,又為保護自己的權位,濫殺異己,是不可能長壽、富貴終生的。

麻姑獻壽
麻姑獻壽是我國流傳很廣的神話傳說,有關麻姑的記載,最著名的是顏真卿所書的《麻姑仙壇記》。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神仙西王母的壽辰。每當壽辰之日,她都要設蟠桃宴宴請眾仙,八方神仙、四海龍王及天上仙女都趕來為她祝壽。百花、牡丹、芍藥、海棠4位花仙採集了各色鮮艷芬芳的花卉,邀請仙女麻姑和她們同往。麻姑用靈芝草釀成仙酒帶到蟠桃會,獻給了西王母,這便是麻姑獻壽的由來。據說,勤勞美麗的麻姑原是建昌人,後得道升天,她曾擲米成珠分給貧苦百姓。因此麻姑獻壽的藝術形象,代表著中國人對仁厚的長者和尊貴的客人最誠摯美好的祝福,是歷久不衰的創作題材,過去民間為婦女祝壽時就常常繪出或繡出麻姑獻壽的圖畫相贈。

۞۞۞۞۞۞۞۞۞۞۞۞۞۞۞۞۞۞۞۞۞۞۞۞۞۞۞۞۞۞

文章出處:
大甲鎮農會-壽桃
國家地理-壽桃包和太平面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豐厚的孝感桃文化
桃文化與桃在中醫藥的應用
《對聯文化尋根》,劉伯倫
中國藝術報,《麻姑獻壽表吉祥》 ,張加林
維基百科編者. 桃[G/OL]. 維基百科,, 2006年01月20日16:33 [2006年01月27日06:36].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1%83&oldid=142436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talanta 的頭像
    atalanta

    AtAlAntA的倉庫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