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29 下午 12:34:00
宗教Q風潮:三太子暴紅專題6(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9日電)電音三太子暴紅,不論說是老文化新創意,或是青少年次文化的展現,還是被批評「離藝術表演的境界還遠」、「不能使宗教人口年輕化」,但它激盪出絢爛創意火花,生猛有力。
「電音三太子就是有童趣,有卡通動漫的元素在內」,台灣動漫創作協會理事長鄧有立分析,電音三太子穿著LED神明衣,騎著小綿羊機車登場,隨著電音起舞,娛樂效果十足。
鄧有立分析,台灣在戒嚴時期的社會氣氛下,神明造型威嚴肅穆,小孩看了會嚇到,只有三太子平易近人,因為「封神演義」中的三太子哪吒原本就是調皮鬼。他參與製作媽祖動畫時,把媽祖變成Q版,也發現三太子特別適合用動漫表現。
對於電音三太子暴紅,鄧有立分析,廟會活動舞台化、造型創新、結合流行音樂街舞、地方特色等要素,又像民俗廟會樂曲可重複表演,又可隨時喊卡或從中加入的表演方式,吸引力遠勝以功夫身段取勝的平劇武打戲。
就是「老文化新創意」,鄧有立給電音三太子做了總結;但他擔心,「會不會變成舞蹈道具,或是舞蹈表演的橋段」?
「塑膠做的東西,總是怪怪的。」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評論,電音三太子有娛樂性,但是美感深度不夠。
以好神公仔做對照,黃光男說,數大便是美,神明公仔造型各有千秋,「多像」才好看。反之,電音三太子就「造像」而言,還需更多的變化與創意,否則這裡有、那裡也有,沒有機能性的變化,就不能延續美感經驗。
黃光男認為,在表演藝術層次,人可以表演的話,何必要道具?傳統布袋戲幾個戲偶就能演出千軍萬馬,真要搬出千軍萬馬反而降低藝術性。
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說,他不排斥電音三太子,但「會不會是一時好玩,過一段時間就退流行,就跟電子花車一樣?」電音三太子吸引了動漫世代,但並不會為傳統民間宗教招來年輕信仰人口。
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長林谷芳認為,電音三太子脫胎自傳統民俗的熱鬧節慶,結合了通俗流行風潮,卻也悖離宗教神聖性,走向世俗,變成庶民娛樂。
林谷芳說,台灣宗教宮廟傳統慶典中,傳統三太子仍然在陣頭中出現,但這有別於綜藝化的電音三太子;這就好像鳥山明創造日本漫畫「七龍珠」主角孫悟空,就和中國小說「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做了切割。
以神明公仔做類比,林谷芳認為,電音三太子跟好神公仔一樣,都是「去神聖化」、「去宗教化」,因為沒有人會把在超商買來的好神公仔供在神桌上;同樣地,拜媽祖的人,也不會去拜媽祖公仔,因為公仔只是好玩,裡面「沒有神」。
作家龍應台在台北市文化局長任內,曾想請詩人余光中來寫籤詩,被林谷芳勸阻。林谷芳說,籤詩即使不如余中光的詩句優美,卻是神降的;傳統三太子動作不必多,是神明就好,反倒是電音三太子聲光刺激的瞬間過後,大家會想「還有什麼新把戲」?
保安宮頂著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的榮譽,不做公仔、不搞電音,頂多就是特色化的半手工平安符。廖武治說,保安宮也要因應時代潮流演變,靠的是不是商業行銷,而是本身的宗教活動。
傳統宮廟活動要轉型才能吸引年輕世代,廖武治從舉辦保安宮的活動經驗中,有感而發。他說,像是遶街踩街前的藝陣表演,夜間放火獅,頗能吸引年輕人口走進廟來,透過導覽,親近保安宮文物建築之美,進而欣賞傳統文化之美。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秘書長林秋芳說,電音三太子是世運會運動行銷活動附帶的創意產品,卻也能解讀為青少年次文化的流行風潮。
林秋芳以八家將比擬電子音三太子,她說,過去走八家將的人,都是大人眼中的不良少年,中輟生從中找到表現自我的舞台,八家將成為次文化,漸漸吸引一般學生加入,於是八家將也有了專業形像。
林秋芳說,小天王周杰倫唱著方文山文縐縐的填詞,「青花瓷」、「本草綱目」,這些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以流行音樂為載體,透過影像傳達出去,青少年藉著偶像認同,進而接受重新詮釋的傳統文化,認為這樣就是「酷酷的」。
文化界人士不時會說傳統式微,林秋芳認為,傳統文化夠生猛有力,才能代代傳承,以創意接軌傳統文化,不失為灌注活力的好法子,電音三太子竄起速度像暴衝,也許會是煙火璀璨瞬間,但說不定會像禪宗頓悟,留下的巨大影響力,內化於後繼者的心中。
做為藝文表演活動語音導覽的業者,林秋芳認為,不論是哪一團才是電音三太子始祖,只要名氣夠大、高明到能帶動流行,就能搶到發言權,一旦做為觀光場域的表演活動,或有帶狀定點表演,台灣自家人會想看,也會引來外國人注目。
從娛樂效果到商業價值,鄧有立認為,「現在需要讓電音三太子說故事」,沒有故事就沒有生命力,沒有生命力就不會令人感動,也就不會再來欣賞它的表演,或是購買周邊商品。990629
http://www.cna.com.tw/ShowNews/WebNews_Detail.aspx?Type=NewsTopic&TNo=105&ID=20100629000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