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6/28 | | | 作者: ◎戴定國 |
●東本願寺
修護觀光產業
京 都是千年古都,東、西本願寺更是精華。西本願寺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東本願寺則僅是國家重要有形文化財。因為東本願寺年代較新,又歷經多次火災燒毀再建,但 東本願寺不因等級較低,而輕忽修護工作。東本願寺正在整修,修復時程超過十年,主要的御影堂(號稱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被超大鐵皮屋包起來,看似影響觀 光,但他們認為修護不只是寺方、專業者的事,而用動線安排每個人可以參觀、了解進度與維修的情形。整個修復過程,藉由現場的、解說牌的、拆卸下來的材料進 行教育,告知每個物品在建築物的角色、為何要拆、受損情況、怎麼處理、材料來自何處。修護日誌一有進度就公布,甚至有網站。修復工程變成一種展示,變成觀 光景點,具有觀光價值,所有參觀者變成監工,信徒與觀光客也不致流失。
●聖母教堂 不可思議的修復
德國的德勒斯登,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經典城市,城裡的建築精雕細琢,每棟都美得令人讚嘆,因而有「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之稱。建於一七四三年的聖母教堂,二次大戰時被炸成廢墟,僅剩左右兩片不成形的立壁,矗在碎石瓦礫間。
「德勒斯登聖母教堂修復」一文的作者說:「要是在台灣,這樣的廢墟要不然就鏟掉,不然就是原地保存廢墟狀態。重建也沒什麼了不起,翻翻舊照片,看看以前的設計圖,依樣畫葫蘆照樣蓋得出來。」
「但是…多麼不可能的事情,」他們用電腦模擬每個石塊被轟炸散落的軌跡,進而從廢墟中找到那些石塊和本來位置,仔細分類,擺在教堂周圍。從分類到重建完成,花了將近二十年。落成後,整棟建築新舊參雜,既保留原本的石塊,也幾乎原貌重現。
一九九三年,重建工程由藝術家與工程師合作展開。
建築師拿著細密的平面圖、比例尺,畫出修復藍圖。工人持電筒深入地窖,找尋遺跡物件。藝術家的工作更加精細,他們對照黑白照片,重新描繪教堂七彩穹頂的壁畫;樂師則用音叉一遍遍敲著教堂的組鐘,進行調音。
意外地,工作人員興奮挖出教堂頂的十字徽章。原本金光閃耀的聖物變成了廢鐵,但它仍是德勒斯登人民的精神依託,重建後放在教堂的中殿大廳,永久保存,提醒世人記取教訓。
一九九五、九六年間,教堂底層大致修復。持續展開地窖小型音樂會,進行國際募款。重建經費高達一億八千萬歐元,原本經費不足,美英兩國的社會團體給予最多支援,多少彌補了戰時空襲德勒斯登造成的傷害。當時眾人都有共識:「若沒有聖母教堂,德勒斯登的天際線將無法完整。」
重建期間每年耶誕節,人們手持燭光,參加神父在教堂廣場的祈福。教堂上的鷹架愈來愈少,藝術家開始整理大小雕塑,重現浮雕的古典花紋。五年後外觀全面修復,金色十字徽吊上天頂,成千上萬民眾由神父帶領穿過皇宮廣場,將教堂組鐘掛上。
二○○五年十月底,德勒斯登的聖母教堂重新落成,慶祝盛典進行了三天,慶賀氣氛蔓延全國。二戰的灰黯場景終於在六十年後走出,特別是教堂塔頂新的金色十字徽由英國民間捐贈。
最完美的巴洛克式教堂再次屹立,的確是建築史上奇蹟。既維持原貌,又有現代實用性。舊石塊搭配新採集的薩克森砂岩交錯崁入,使教堂面貌呈現深淺兩種色澤,深的是舊石、淺的是新石,有歷史也有未來。
不久前,南韓第一國寶、首爾市的崇禮門毀於大火中,它是木造建築物,能不能如聖母教堂一般「還原」,再造一個不可思議?
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88427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