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製香是傳統的產業,不忍見這項技藝就此走下坡,唯一的出路,就是改變!」嘉義縣新港鄉香藝文化園區負責人陳文忠,談起從事二十多年的製香事業,眼神即刻變得晶亮,裊裊香煙對他而言,更有著一份無法割捨的責任與使命。
一九八五年,當時二十歲出頭的陳文忠,甫從海軍陸戰隊退伍,原本打算回家種田,因連上士官長胡慶得一句:「要不要嘗試做香?」陳文忠便到高雄小港榮春製香廠李明陽師傅門下,學習製香的技術。
用心學習 開啟製香版圖
學習製香的期間,陳文忠每天早上八時不到,就提早到工廠學習香的配料與製作,傍晚下班後,他善盡一個「徒弟」的職責,主動義務加班隨著老闆開車送貨,忙到半夜十二時亦是家常便飯;但也因這段期間的經驗累積,讓陳文忠習得製香的撇步,更從老闆身上學到經營生意的應對進退之道。
學成後,陳文忠回到老家新港鄉創立製香廠,從此踏出製香事業的第一步,一路上他不斷研習與改良製香的技術,更堅持純手工打造與用料實在的原則,因此生意都能維持不錯的水準。為了擴展事業規模,他與弟弟陳文竹、陳文乾聯手打拚,所製作香品多直接供應中盤或金紙店鋪。
有句俗諺:「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陳文忠三兄弟共同合作製香,果然將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平均每天供應全台香品多達一萬台斤。但是,陳文忠不以此為滿足,頗有危機意識的他,總計畫著要如何轉型,進而突破現有的規模?
在二○○四年暑假,他上完中正大學「創意生活產業」課程,決定將製香的家族事業轉型。
當時,他去請教擔任醫師的堂叔陳錦煌,告知想成立時下最流行的有機農場,但陳錦煌一句:「你知道什麼是『有機』嗎
?為何不從自己的專業開始著手?」一語驚醒夢中人,陳文忠開始計畫成立一座以「香」為主題的文化館,企圖為新港鄉打造富含文化與藝術的一抹香氛。
堅持信念 傳揚香藝文化
投入製香數十年的陳文忠亦發現,台灣製香產業遇到嚴重「斷層」現象,沒有年輕人願意學做香,不少業者因圖大陸香便宜而大量進口,無法坐視讓製香產業就此沒落,也唯有轉型結合文創元素,必須將「香」的視野放大到全民的生活用香,也就是讓民眾「知香」,進而「用香」、「品香」。
「台灣有八成的人使用香,但多數的人卻對香的製作與內涵一無所悉,我想做的,就是傳承與推廣香的文化面向。」陳文忠說,他把省道旁原本作為倉庫的地,作為香藝文化館的用地,歷經四年多的籌備規畫,他一點一滴地蒐集與「香」有關的文史資料,化成簡明易懂的文字與圖像,向民眾傳達有關於「香」的美好。
因為沒有同產業成功的案例,加上要投入的心力與資金很龐大,香藝文化館的籌備過程並不被多數人所祝福,但陳文忠仍堅持傳揚香藝文化的信念,全力付出到曾經兩度爆肝送醫,完全忘了自己已是上了年紀的中年人,「一念之間,未來走的道路與影響完全不一樣,正向前進就沒錯!」陳文忠說。
陳文忠用心、用命打造,且賦予傳統製香產業新生命的香藝文化館,二○○七年正式通過經濟部工業局創意生活產業評選,四年來總計斥資上億元,經歷試營運慢慢修正,終於在二○○八年六月三十日開館。
人間福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