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ibaudet_westwood.gif
This woman was once a punk
龐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
文/吳垠慧



嘿,娜娜……!


2005年日本最受歡迎的少女漫畫《娜娜NaNa》,不僅紅了漫畫裡那位集美艷、獨立、滿懷夢想的女主角大崎娜娜(NaNa),作者矢澤愛所刻畫的旖旎愛情也深刻的觸動現代都會人的心靈,也因娜娜是龐克樂團Blast(而後改為Black Stones)的主唱,這部漫畫又將「龐克」(Punk)這早已走進搖滾樂史中的樂派,再度拉回人們的記憶當中——娜娜最崇拜英國龐克樂團「性手槍」(Sex Pistols),總是一身薇薇安.魏斯伍德(Vivienne Westwood)設計的龐克行頭(即使連外出打工也不例外),小煙燻的眼影,濃豔的唇色和指甲油,骨感的身形搭上薇薇安那撕裂的T恤、超短迷你裙+吊帶襪、眾所熟悉的「薇薇安符號」,如星球標誌、十字架、粗鍊、厚底長靴、狗項圈、合身剪裁+多層次搭配的方式……,這些早已成為龐克時尚裡的經典元素,都在這部少女漫畫裡「復活」,也為漫畫帶入一股時尚懷舊氣氛。薇薇安.魏斯伍德這位素有「龐克教母」尊稱的英國服裝設計大師,再度吸引日本和台灣青少女的目光。打造龐克時尚的一道傳奇


1989年《Women's Wear Daily》評選為年度六大設計師之一,1990、1991連續兩年獲選為英國年度設計師,薇薇安.魏斯伍德於世界服裝設計界的地位不容置疑。但有趣的是,這位行事作風大膽、自我主張強烈的服裝設計師,並非科班出身。薇薇安.魏斯伍德,1941年生於英國Derbyshire的Glossop,原名Vivienne Swire,出身工人家庭,沒有經過服裝設計訓練的她,還曾擔任過小學教師。1962年薇薇安和Derek John Westwood結婚,此後便沿用夫姓為Vivienne Westwood。這段婚姻於1966年劃下休止。而薇薇安走進服裝界,是在和麥爾坎.麥克勞倫(Malcolm McLaren)相識之後改變了她的命運,從一位生活枯燥的家庭主婦邁向開創時尚潮流的叛逆女王。


1971年麥克勞倫自藝術學院畢業後,以他最熱愛的音樂作為謀生的事業。那年,薇薇安也將她多年的長髮剪掉,換上短刺狀的俐落短髮,即所謂的Spiky髮型,麥克勞倫認為這種造形更性感、更有都會氣質的酷勁,而這種髮型也成為龐克族的重要標誌。麥克勞倫、薇薇安和友人Patrick Casey一起在倫敦雀兒喜區(Chelsea)的英皇道(Kings Road)上經營一家名為「Let it Rock」的精品店,販賣50年代的搖滾樂唱片、具有紀念價值的商品以及少量的當代流行服裝。從這時開始,麥克勞倫便鼓勵從青少年時期就會自己打點自己裝扮的薇薇安設計當時相當盛行的teddy boy的服裝。薇薇安也小心翼翼的嘗試改造teddy boy的原本服飾。


雖然麥克勞倫像先驅者一樣引領薇薇安和商店的風格走向,但隨著薇薇安投入越來越多的時間在店務的經營,她個人也日益有主張。對她來說,服裝是一種個人生活哲學的展現。當teddy boy令人厭惡的種族和性別主義傾向日益明顯時,麥克勞倫和薇微安早已敏銳的觀察到,並從teddy boy的形象脫離。1973年店名改為「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以紀念英年早逝的性格小生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這段時間他們開始販賣在T恤上自己印製slogan的服飾。頹廢、粗鄙的口號內容和設計吸引年輕的消費者。1973年,英皇道上的商家受邀參加到紐約的「國立精品店展」(National Boutique Show)展示他們的商品,此行收穫頗豐,不僅接受安迪.沃荷創辦的《Interview》雜誌採訪,麥克勞倫還和New York Dolls樂團建立關係,樂團成員成為Let it Rock的顧客,也為麥克勞倫和薇薇安引薦進入紐約的搖滾圈。


1974年底,麥克勞倫再度到紐約作短暫的停留,也被當時紐約龐克界「自己動手做」的精神所吸引。此時他擔任New York Dolls的經紀人,薇薇安則擔任該團的服裝設計師。這期間,薇薇安又將自家商店轉變新風格,店名改為「SEX」,販賣橡膠製的S&M服飾、撕裂的衣服和上頭印有挑逗性文字及色情圖案的T恤。店裡聘僱的助手Jordan曾是店裡的常客,她把自己當成像藝術品一樣每天都展現不同的造形,這群人還善用店裡的商品為自己裝扮,甚至嘗試有情趣意味的設計,薇薇安在這群年輕人的奇發異想當中找尋獨特的元素,藉以開發出店裡獨樹一格的服裝系列,例如她會使用Johnny Rotten、Richard Hell(也是愛好撕裂服裝的先驅者)等人都偏好的安全別針;刀片、自行車鍊條則是來自街頭的龐克族;狗項圈則是從Bromley Contingent團體成員Sharon Hayman的裝扮而來;軍裝和極端的誇張化的化妝和髮型來自Jordan……等。


因為在紐約領會到龐克叛逆顛覆的精神,回倫敦後,麥克勞倫一手主導「性手槍」這個在龐克樂史上佔據重要地位之樂團的成立,其成員都是服裝店裡的常客(註1)。為「性手槍」設計服裝,讓薇薇安的龐克風格於焉形成,拉鍊、撕裂、鍊條、黏結、色情和口號……等所形塑出的風格,對當時高級時裝界產生革命性的衝擊。從「SEX」到1976年改名「Seditionaries」這段期間,可說是薇薇安的「龐克時期」,也是她個人設計歷程上的重要分界——薇薇安從一位複製過去時尚或聽從麥克勞倫指示的女裁縫轉變為能獨當一面的設計師,而為「性手槍」(Sex Pistols)樂團設計造形的這段經歷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可說是薇薇安龐克時期的最高峰。這除了肯定薇薇安擁有過人的設計天賦外,也促使她產生了建立國際時尚品牌的強烈企圖。


1977年後的「Seditionaries」有逐漸向高級手工時裝產業靠攏的傾向,龐克氣味黯然褪去。1981年在倫敦奧林匹亞(Olympia)發表的「海盜系列」(Pirate)是薇薇安第一次於伸展台發表的作品,此時她已經較少關注青少年和街頭文化,反而對傳統和技術層面產生興趣,透過對服飾歷史的研究,重新詮釋傳統服裝的製作原則,加以發揮並使之現代化。倘若說,在SEX和Seditionaries階段,麥克勞倫和其音樂夢仍具有相當的主導性,那「海盜系列」完全展現薇薇安對服裝設計的想法,奠定了薇薇安成為一位時尚設計師的可能。因為薇薇安個人意志的覺醒,也預告了她與麥克勞倫兩人伙伴關係即將結束的到來。1981年,商店重新整修,也改名為「World’s End」至今。


龐克新公害
I. Chambers在其著作《Urban Rhythms:Pop Music and Popular Culture》(1985)中談到龐克時,他以「新公害」(folk devil)一詞形容這群在蒼白肢體上穿著別針、覆蓋著PVC(聚氯乙烯)、繫著狗項圈、染得五顏六色頭髮以及因吸食安非他命而眼神呆滯的龐克族(註2)。也的確,當一位膚色慘白與鮮紅或泛黑的唇色強烈對比、身上穿著撕裂的衣服、大大小小的安全別針或鍊條、或帶有性虐待暗示的皮革裝扮、頭髮像雞冠一樣五顏六色、高高豎起的龐克走在街上,很難不引起他人的側目、或心生恐懼;當然,龐克絕對不止如此表面的「視覺系」。


像這樣將不相干的事物拼組在一身的「傳統」,或可追溯至達達主義以降的「拼貼」觀念,克雷格.歐哈拉(Craig O’Hara)甚至認為「未來主義」者將反藝術的訊息穿上街頭,那無視於他人眼光的衣服、耳環及化妝,都被日後追求潮流的龐克族仿效(註3)。龐克吸收了這些美學上的「傳統」,成為龐克族展現自我、反抗權威的精神主調。薇薇安和麥克勞倫敏銳的觀察街頭文化裡,青少年亟欲追求自主和渴望精神解放的心理,因而將街頭文化大膽引入時尚設計領域,將這些具有衝突性或無相干的符號拼組起來,形成無意義的意義。在他們的店裡經常聚集一群奇裝異服、把自己當成服裝展示模特兒的青少年,他們是薇薇安店裡最好的展示窗口,薇薇安為他們開發相關產品,包括染髮、豎髮定型劑或青、綠、金色的唇膏,可說是刺激薇薇安設計靈感的來源。


龐克運動於1970年代竄起,又有如絢爛花火般的迅速退潮,如今再提到龐克,留存在人們記憶中的,仍多半是龐克族那充滿戲劇張力的誇張造形,正如漫畫《娜娜》裡充斥著經典龐克的各式符號一般。龐克能留給後人如此清晰的視覺形象,薇薇安和麥克勞倫的推波助瀾是厥功甚偉。當然龐克文化的精神絕不能被簡化成這樣塗塗抹抹、頭頂spiky髮型或頸上掛著狗項圈這般好似年輕人為反叛而玩弄的裝扮遊戲,但薇薇安將龐克族群勇於展現自我主張和自由意志的精神特質和不按牌理出牌的詭異與奇特帶進設計裡,為高級時裝界帶來相當程度的震撼。這股源自街頭的不安份和玩樂主義,即使在日後薇薇安走向伸展台成為時尚大師,依然可見其不盲從於主流時尚、依舊「龐克」的特立精神。


註1:「性手槍」(Sex Pistols)的成員有:約翰.萊頓(John Lydon,主唱)、史提夫.瓊斯(Steve Jones,吉他手)、保羅.庫克(Paul Cook,鼓手)和葛蘭.梅特拉克(Glen Matlock,貝斯),之後被席德(Sid Vicious)所取代。團名Sex Pistols則來自薇薇安店裡T恤上的文字標語。


註2:Chambers, I.(1985), Urban Rhythms:Pop Music and Popular Culture. London:Macmillan, pp.175-6。轉引自:Andy Bennett著,孫憶南譯,《流行音樂的文化》,台北:書林,2004,頁91。


註3:克雷格.歐哈拉(Craig O’Hara),張釗維、吳佳臻譯,《龐克的哲學》,台北:商周,2005,頁44。


日期:2005‧9
文章頁面:http://www.artouch.com/story.asp?id=2005090753904672
版權所有: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