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7/07/03 09:34 記者:【林采韻/台北報導】

一向被視為國家文化最高榮譽指標的國家文藝獎得獎名單昨日出爐,這份名單突顯了今年評審委員的品味主流,卻又頗有彈性。今年國藝獎也創下幾項紀錄,三十六歲的舞者許芳宜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國藝獎得主,高齡七十一歲的楊秀卿是首位以說唱藝術獲獎的民間藝人。

第十一屆國藝獎得獎名單,文學類詩人李敏勇、美術類設計家林磐聳、音樂類說唱藝術家楊秀卿、舞蹈類舞者許芳宜、戲劇類演員魏海敏、建築類建築師姚仁喜、電影類導演王童。

認 定可說一屆比一屆更具彈性,展現文藝獎在藝術領域的探索與認同更廣闊。去年國藝獎得主頒給剪接人員以及舞台服裝設計人員,肯定幕後技術人員的地位;今年音 樂類得主不再鎖定作曲家、演奏家,轉向挖掘民間藝人。楊秀卿的得獎,將過去被視為村野俚俗活動中念歌走唱型態,以國家等級的獎項予以認同。

又如今年美術類獲獎者,不是傳統認定的畫家或攝影,而是多年來投入企業識別系統,致力台灣形象塑造的設計家林磐聳。以藝術類來說,設計本不在範疇之內,這次的例子讓普遍商業性質高過藝術性的設計產業,在國藝獎有了立足之地。

國藝會董事長李魁賢坦言,各類型的定義,突破狹隘追求更寬廣的視野,主要是呼應多元化的藝術氛圍。不過,提名資格的鬆綁,相對也引發利弊討論。

這樣的趨勢讓不少人認為,國藝獎的身段愈趨柔軟,憂心讓獎項的重要性大打折扣。一九九七年首屆國藝獎類型只有五大類,慢慢的增加為目前的七項,獲獎人數也增加。

另外,今年國藝獎對於年輕藝術家成就的鼓勵成為焦點。被美國紐約時報稱為「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舞者許芳宜,以三十六歲成為最年輕的得主。以藝術成就與實力來看,不以年齡作為主要考量限制,也是很大的突破。

其實,從連續幾屆的獲獎名單上可知,國藝獎從過去肯定在各領域成就已被「論定」的菁英,慢慢轉為比較具鼓勵性質,似乎是潛在的轉變。以舞蹈類各屆得主為例,得主從劉鳳學、林懷民、平珩、羅曼菲、李靜君至許芳宜,可看到國藝獎十一年來的調整。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703/57/gp2z.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