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2010-12-13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現年七十六歲的民族薪傳獎得主施至輝,一甲子的神像雕刻歲月,雕出精彩人生,他透露,完成今年委製的神像訂單之後,將「封刀」,明年退休,揮別神像雕刻生涯,把心思放在他鍾愛的木雕藝術品領域。

神韻藏腦海 下刀免看圖

喀喀、喀喀喀喀……在彰化縣鹿港鎮復興路上一處民宅的客廳裡,傳來陣陣雕刻聲音,民眾隔著透明玻璃,只見玻璃窗旁一張老舊的木桌,木桌前有名戴眼鏡的老先生直坐藤椅,拿著雕刻刀往樟木上雕鏤,一刀一刻,刻出神農大帝的神韻。

這位木雕老師傅,就是在木雕領域超過一甲子歲月、民國八十三年榮獲教育部第十屆民族薪傳獎的得主施至輝。

16歲追隨父親學習雕刻

他十六歲隨著人稱「神刀」的父親施禮學習雕刻,當了十年學徒,廿六歲出師後接廟宇委製木雕神像,並參加木雕技藝競賽,在技藝上求新求進步。民國七十四年,施至輝父親過世,他接手經營佛具店,六十歲時,因神像雕刻和木雕技藝深獲肯定,獲得當年民族藝術薪傳獎最高榮譽,攀上個人雕刻生涯的顛峰。

施至輝回憶說,童年碰上二次世界大戰,國小畢業後即失學,他跟著父親學習雕刻,那時候當學徒要耐久坐,還要忍受木屑灰,更要忍受被雕刻刀揮到皮肉疼痛,刻錯了就得重來,反覆不斷地打好基本功夫。

施至輝表示,父親的身教,影響他日後對神像雕刻的態度,雕刻要腳踏實地絕不能投機,從基本的木頭成形、上土底、打漆線、上色,看似簡單流程,步步馬虎不得,譬如說,需要一氣呵成的打漆線步驟,得先用機器把顏料捲成細線,再把細線黏在神像身上做裝飾造型,十足考驗功力。

木雕神像耗時耗工更耗眼力,讓年邁的施至輝有了封刀想法。他說,神像雕刻有其宗教意涵,創作者無法隨心所欲,過去為了生活和經營佛具店,全心投入木雕神像。

子未承衣缽 沒傳授徒弟

「退休」後,他希望雕出擁有自己想法的木雕作品,像是已經陸續創作的小孩替老人捶背、老人伸懶腰、老人享受掏耳朵和挖鼻孔,甚至是打哈欠的人物木雕樣貌,就反映出他期盼退休的心情寫照。

多年來,施至輝沒有傳授徒弟,其子也未繼承衣缽,外界擔心薪傳獎的神像雕刻技藝將瀕臨失傳,施至輝坦然說︰「果真如此也只好接受了!」

施至輝木雕工藝品「螃蟹」,一體成型。(記者張聰秋攝)
施至輝雕過難以數計的神像,不必看圖就能傳神刻出神像精髓,尤其喜愛雕正義象徵的關公。
施至輝雕過難以數計的神像,不必看圖就能傳神刻出神像精髓,尤其喜愛雕正義象徵的關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13/today-life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