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A8/民國99台灣久久拜拜一百年/導論三之一 宗教文化篇           2010/08/01

【黃哲斌】 
  前言:什麼是道地的台灣味?什麼是最具草根特色的民間活動?何 處能同時目睹本土傳統建築、繪畫、雕刻、戲劇、社區文化與人民活 力?最好的答案或許是,宗教活動與宮廟寺堂。
  內政部二○○八年統計,台灣登記有案的廟宇超過一萬一千家,未 登記的私壇家廟與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建築,估計有數倍之多 。它們之中,有些是渡海來台的原鄉信仰、有些是中南部移民捧著香 爐北上的分香神祇、有些是歷史與經濟交互作用下的西化信仰,還有 一些鄉野傳奇的動物或無生物,例如北台灣熟知的十八王公。 


  這些信仰源頭如此紛歧,這些宗教儀式如此迥異,而且歷經百年自 然演化,彼此浸潤,分香、刈香、進香、參香,神靈的信仰圈不斷擴 大重疊,各種科儀祭典越來越複雜,不變的是台灣人虔敬的心意,是 台灣人感念上蒼先祖的知恩知足;有時,神格神性甚至會因應信眾需 求,幽微轉化。 


  以台灣普遍信奉的媽祖為例,這位源自福建湄洲、未婚早逝的女性 ,原本是庇護漁民的航海神,當年無數先民背著神像香火,橫渡惡浪 移徙來台,未婚少女林默娘的形象,漸漸演變為中年慈祥的媽祖婆; 她的神跡法力也應信徒的心理而生,乾旱時變成雨神、澇窪多雨地區 又會「掃溪路」,二次大戰時出自戰爭的恐懼,四處流傳「媽祖接炸 彈保鄉衛民」的故事,天后宮、媽祖宮也成為許多地區的信仰中心。 


  媽祖地位的崛起,或許與清廷壓抑玄天上帝的政治因素有關;兩岸 宗教交流,也讓祂沾染些許統戰意味,然而回到民間,回到信徒,人 民的善良信任與虔敬心意,才是所有宗教的源頭。

 
  下周二就是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我們將從今天起,探看台灣 豐富多元的宗教文化,從原住民傳統信仰、沿襲中原的佛道教、西方 色彩濃厚的天主、基督與伊斯蘭教,以及繽紛熱鬧的民間信仰與藝陣 文化,它們共同交織出絢麗多彩的心靈地圖,更是理解原味台灣的親 切路徑。 


  ◎本月導論執筆:黃哲斌 
  ◎採訪:高有智、黃哲斌、周曉婷、林和生


http://tol.chinatimes.com/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100801&nfno=N0188.001&nsno=19&nkeyword=%ab%f4%ab%f4%a4%40%a6%ca%a6%7e&SearchArgs=Keyword%3d%ab%f4%ab%f4%a4%40%a6%ca%a6%7e%26Attr%3d%26Src%3d11%26DateFrom%3d20100708%26DateTo%3d20100807%26ShowStyle%3d2%26PageNo%3d2%26ItemsPerPage%3d10&Ap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