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岱(中)、黃俊雄(右)、黃立綱(左)一門三代曾為雲林縣跨世紀晚會表演拿手絕活。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殷延泉攝影

百年縱橫,被尊稱為布袋戲「通天教主」的黃海岱,開創、奠定布袋戲最堅實的發展基礎,不只國人對他的評價高,在子孫的眼中,他的藝術成就更是無人可及。

黃海岱的兒子黃俊雄、黃逢時,孫子黃強華、黃文擇都認為,沒有黃海岱的「堅持」,台灣沒有今天的布袋戲,在他們眼中,黃海岱不只在布袋戲的「傳統」藝術登峰造極,在藝術的「創新」也是開風氣之先;黃強華以「空前絕後」來形容阿公的成就,黃逢時以「人情世故」總結父親一生的掌中藝術。

霹靂國際多媒體公司董事長黃強華說,布袋戲的傳統建立在阿公時代,要形容阿公的成就很簡單,「阿公是樹的主幹,沒有阿公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沒有現在的開枝散葉」。

黃強華對祖父黃海岱的評價比別人還要高,「尤其在傳統的部分,阿公的地位無庸置疑」,因為阿公堅持布袋戲的傳統,才有現代布袋戲榮景。

黃強華的弟弟、霹靂國際多媒體總經理黃文擇補充說,除了口白的表現外,布袋戲的布景、美術、音響、音效、服飾、繡補等都是傳承,這些要隨時代的變遷而保留並不容易。

而黃海岱為了維持布袋戲的傳統所做的「創新」,更讓黃強華、黃文擇折服。兄弟都表示,阿公開創布袋戲「腳本」、創造「劍俠戲」,就是開風氣之先,也讓布袋戲持續發展。

他們說,傳統布袋戲都是口傳,但口傳會口誤,阿公率先寫出布袋戲的劇本,讓戲曲可以「筆傳千秋萬世」;另外,早期布袋戲團演出的都是「古冊戲」(古書、演義),劇情的發展大家耳熟能詳,阿公獨創「劍俠戲」,自己編寫劇本、演出當時的武俠劇,讓表演藝術的空間更開闊。

黃海岱還開創「捉戲」的作法。黃文擇說,早期「古冊戲」劇情較鬆散、節奏較慢,阿公會將一些不重要、不具代表性的劇情刪除掉,讓劇情更緊湊,當時有人會質疑,怎麼有些劇情沒有演出?但就戲劇的本質而言,這種不重要的過場戲刪了之後,對整體劇情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劇情反而更吸引人,以當時的眼光來看,「也是一種非常大膽的創新」。

黃文擇認為,創新,是阿公藝術成就最大寫照。黃海岱的兒子、立法院顧問黃逢時則以「人情世故」總結父親一生的藝術表現。

黃逢時說,布袋戲的戲偶沒有表情,主演、編劇就是將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歷練投在其中,戲台下看戲偶表演,其實是人在表演,從父親一脈相承下來,這是家族表演時的自我期許,也是對觀眾的責任。

「所有的人都說,父親的三國(演義)、七俠五義做得最好,因為他把許多人生的歷練融入布袋戲中。」父親最大的藝術成就就是「人情世故」。用布袋戲融入很多人生的真實面,例如演三國的時候,父親先看過腳本再演出,演到兄弟之情、君臣情義時,許多現實的經歷,就在布袋戲中投射出最真實的情感,人情世故的歷練,讓父親和創作更練達。

【2007/02/11 聯合報】@ http://udn.com/
========================================================
http://www.udn.com/2007/2/11/NEWS/READING/REAS4/3724835.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