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浪網 (2009-12-24 08:54)

本報駐德國記者 顧鋼

一件已有約3500年歷史的埃及文物最近又引起了爭議。

  不久前,柏林博物館島上修繕後的新館對外開放了,鎮館之寶是埃及王後納芙 蒂蒂(Nofretete)的半身塑像。這件寶物多年來一直暫放在被稱為埃及博物館的柏林老博物館中。塑像在新館展出不久,埃及文物局就向德國表示要討還 這件文物。12月21日,埃及文物局局長扎西‧哈瓦斯正式vV柏林新博物館埃及館的館長弗里德利克‧塞耶芙里德提出了要求,希望在2012年埃及新國家博 物館落成時,納芙蒂蒂塑像能回到埃及。

  納芙蒂蒂半身塑像是德國的埃及考古學家路德維希‧博哈特1912年在埃及的阿馬納發現的。當時的 埃及尚屬英法殖民地,英、法兩國有許多考古專家在埃及尋寶,德國人自然也不甘落後。在柏林地產商詹姆斯‧西蒙的贊助下,博哈特加入了尋寶的行列。西蒙每年 付給博哈特3萬帝國馬克,交換條件是所有發現的寶物歸其所有。在阿馬納的一處土建築廢墟下,博哈特發現了這件塑像。他在日記中寫道:『當挖出這件彩色塑像 時,就擁有了埃及最生動的藝術品,這件東西幾乎完好,只是耳朵碰掉了一點,另外左眼有些缺損。』

  這件塑像是何時、何人製作的已無法考 証,只知道其塑造的是古埃及十八王朝(約西元前1570年至約西元前1308年)法老埃赫納吞的妻子納芙蒂蒂,納芙蒂蒂在古埃及語中是『美麗來臨』的意 思。這座埃及王後的塑像高47厘米,重約20公斤,沒有使用任何有機材料,因此破損程度很小。人物右眼瞳孔鑲嵌的是黑色天然水晶,眼白是白堊岩石,眼眶用蜂蠟密封。整座塑像由灰、黃、綠、黑、白和膚色六種色彩構成,博哈特在日記中描述道:『色彩應用非常超前,簡直無法形容,所有的用詞都顯得多餘。』

   博哈特將這件塑像帶到了開羅,並設法獲得當時開羅博物館館長伽斯東‧馬斯佩羅的允許,于1913年將塑像運到德國,保存在詹姆斯‧西蒙的別墅里。 1920年7月,西蒙將寶物獻給了新建成的普魯士皇家藝術博物館,放在博物館的埃及館內。二戰期間,這件寶物被存放在法蘭克福的帝國銀行保險櫃中;1941年又被轉移到靠近柏林動物園的一個地堡中;1945年4月再次被轉移到圖林根州梅克斯的一個地下鹽礦洞里,直至1945年6月又回到帝國銀行。

   二戰後,美軍在德國威斯巴登建立了一個藝術博物館,納芙蒂蒂塑像被納入了這個博物館,當時的館長瓦爾特‧法馬阻止了美軍把這件塑像弄到美國去的企圖,此 後直至1956年,塑像一直被保存在威斯巴登的州立博物館。1956年6月,塑像被重新送到了柏林,先是存放在西柏林的達蘭姆畫廊,後又放在西柏林夏洛滕 堡的埃及博物館內。兩德統一後,2005年8月,塑像被放在柏林老博物館內。隨著2009年10月16日柏林博物館島內新館完成修繕和對公眾開放,顛沛流 離了多年的納芙蒂蒂塑像終於回到了其在德國最初存放的地方,並成為柏林所有藝術品中的鎮館之寶,目前估價約3.9億美元

   納芙蒂蒂塑像1924年首次在柏林新博物館展出時,埃及就提出歸還要求,開羅埃及博物館的館長皮埃爾‧萊卡,也就是馬斯佩羅的繼任者,要求德國立即歸還 塑像。萊卡沒有質疑文物流失的合法性,而是要求德國從道義上也應歸還流失的埃及文物。當時的德國文教部開始同意歸還,後來迫于德國輿論的壓力又拒絕了。 1933年,埃及國王福阿德一世又向德國提出歸還塑像要求,當時德國正是納粹當政,希特勒堅決反對歸還塑像,稱『永遠不會交還王後頭像,這是藝術品、珍 寶,真正的寶貝』。二戰結束後,埃及也多次提出歸還塑像要求,但德國一直裝聾作啞,拒絕回應。

  2007年,埃及提出向德國借納芙蒂蒂塑 像展覽的要求,埃及文物局局長扎西‧哈瓦斯請求德國,哪怕只借3個月,用以慶祝埃及新博物館的建成。對此,德國方面還是不同意。今年12月21日,哈瓦斯 以埃及文物局的名義正式vV德國提出歸還塑像,並稱當年德國考古專家博哈特是以非法手段騙取了文物的出境許可,因此,德國必須歸還本屬於埃及的文物。柏林新博物館埃及館的館長弗里德利克‧塞耶芙里德則表示:『德方的立場是明確無誤的,頭像是普魯士通過合法手段獲得的。』德國聯邦文化國務秘書本特‧瑙曼的發言人也表示,不存在談判歸還的問題,就是借,也不行。

   納芙蒂蒂塑像在德國已近100年了,儘管德國人承認這是埃及的文物,但他們早把這件塑像看成是自己的寶物。雖然深知要回塑像的難度很大,但是埃及人沒有 放棄希望。不久前,埃及就已成功地從法國盧浮宮要回了3件被盜的文物,現在他們也正向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追討被盜的文物羅塞塔石碑。

  (本報柏林12月22日電)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1224/259177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