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6/14

作者:郭士榛

民國二年由許天扶成立,已近百年歷史的「小西園掌中劇團」,在許王藝師的帶領下,如今依舊一步一腳印地承襲著老一輩的劇本、戲法,讓徒弟們紮實地練著掌上 功夫。雖然如今許王因中風之故,卸下了六十多年來主演的任務,而意志堅毅的許王,經過復健以來,繼續以小西園精神領袖的身姿,帶領著傳統布袋戲傳承。傳統布袋戲

一步都不馬虎

小西園在傳統布袋戲的表現上,功夫紮實是有目共睹,也可謂是鐵杵磨成繡花針,原來在傳統劇團裡,能當上主演,那是要集演、操偶、口白等技巧於一身,而且擔任主演是要貫串全場口白和演出擔綱,都必須經過多年操偶到助演的磨練。

此外也需不斷地練習古輩戲,藉以從傳統的基礎架構中,熟能生巧然後變化自如,如此層層疊疊的訓練下來,才能作為一名出色的主演。這點從四歲開始跟隨父親學 藝,十五歲首任主演,二十歲父親過世之後就接手「小西園」重任的許王身上,可以得到證實。   圖/小西園布袋戲劇團提供

雖然許天扶當初是將一身技藝傳給自己兩個兒子,長子許欽較早成家立業,另創「新西園」,次子許王則接手「小西園」;而相較於長輩將技術教給子姪輩,許王則是選擇培養團裡的助手,將技術教給每一個有心學習傳統布袋戲的人們。

兄弟姊妹念書強 

由行政建立小西園新面貌

自從許王中風以來,團裡許多大小行政事務多由女兒許娟娟主持,許娟娟表示,父親年僅二十就帶團,當時整個小西園內外事務都是團隊在處理,台上的技術也都有團員們一起努力。

母親則悉心照料家務,他們六個子女每個都讀書讀得呱呱叫,幾乎每個都讀到大學,父親自然也就更專注於將布袋戲的技術傳給團員和學生們;甚至民國八十六到八十九年,小西園也與文建會合作栽培藝生,當時全台灣北中南各地,都有出身布袋戲世家的年輕學子前來拜師學藝。

許娟娟說,像以前老一輩都沒有紙本的劇本、口白這些,他們學戲操偶就是口傳心授,就以父親許王來說,他老人家的記憶力超群,從小就是把這些戲都背到心坎裡,加上勤奮地練習,才能獲得觀眾的認同,一做主演就是六十個年頭。

後 來是已往生的大哥許國良從中興法律畢業後,回來家裡主持小西園的行政,成立「小西園木偶藝術工作室」,讓小西園轉型成為藝文團體,這才整理出許多資料;許 娟娟表示,像現在父親雖然表達能力尚可,畢竟比健康的時候還是有些困難,這時候有這些資料就能提供許娟娟更系統化地帶領團隊,以及新進的徒弟們。

傳承須以有限資源

做有效運用

雖 然推廣傳統藝術很重要,身為這個環節的一份子,每個人也都是將傳承作為一種使命,不過相較於在學校開辦獨立科系廣招人才,許娟娟認為,與其教了很多學生卻 都無法持久,反而他現在更重視栽培原本就是布袋戲世家,或是特地來拜師學藝要走這一行業的學生們,許娟娟希望在原本已經隨著時代,資源和表演空間越來越縮 減的傳統布袋戲,能更紮實地傳遞給新一輩去演繹。

今年二十八歲已經開始接任主演的邱文建也表示,畢竟傳統藝術的生存空間有限,能夠有表演 舞台讓他們多多推廣這些技藝,大家必定義不容辭,然而以台灣目前傳統布袋戲的現況來說,他也認為將技術確實地傳承給願意投身其中的少數學子,反而能夠集中 資源,踏實地把種子埋下,期待未來政府能夠更加大力改善傳統藝術的環境趨勢,讓這些小苗深根茁壯,可以再一代傳一代。

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3013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