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24

作者:郭士榛 文 記者邱麗玥 攝

說起傳統產業的傳承,古蹟修護也是近年熱門探討的項目之一,國內目前唯一完全針對台灣廟宇古蹟建築,進行修護藝術實作教學的,正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古蹟修護藝術學系/所。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古 蹟系自二○○○年正名以來,已經進入第九個年頭,碩士班也已開班招生五年多,王慶臺主任籌備該系所二十多年,終於讓這樣專業的技術,得以在大學教育的體系 之下,展開薪傳之路,也由於老一輩的藝師們,學歷都不高,為了聘請老師來教學,費了一番功夫,而將近十個年頭的發展,證明了這些努力都是值得 的。             (圖說:洪耀輝有著精雕木刻的巧手)

洪耀輝老師以及洪清課老師兩位是同門師兄弟,他們都是多年來支持著古蹟修護藝術的藝師,談到古蹟修護的承襲,回想起過去他們當學徒的日子,兩個人都不禁感嘆現在的學生的確很幸福,以前他們跟著師傅,學不好就是一頓打罵不說,平常也必須照顧師傅的日常起居。

這樣學習的好處是,跟在身邊可以學到很多不同於技術層面的事情,無論是做人處事,或是身為匠師應有的精神力,長遠而言這些都可以說是,作為一名木雕藝師最精華的所在了。

古今教學對照

收效各有成績

相 對地,學生是在大學的學殿接受傳統技藝的訓練,兩位老師都覺得其實所謂愛的教育、講道理也是效果十足,畢竟學生到了讀大學的年齡,也都能比較穩當地面對各 種狀況,以及用冷靜的判斷來處理事情,所以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甚至無法再繼續雕刻作品,只要老師能夠耐心開導,又或是現場示範教學,學生通常能夠深入 思考、體會,然後也就能漸漸建立對木雕等傳統技藝的興趣以及自信。

周孟勳跟隨兩位老師四年來的學習,他認為包括他自己在內,同學其實大多 是考進學校之後才開始接觸木雕等傳統工藝的訓練,一開始會沒有興趣甚至挫敗連連,從而對這些技能的學習產生排斥感,是很容易形成的現象。而老師願意陪他們 度過這些過渡期,並且作品也得到美術學院創作獎的認可,到現在,周孟勳甚至打算繼續深造,更深入而專一地學習古蹟修護相關技藝,都要感謝兩位洪老師無論是 在精神或是技術上的支持。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科技也是好幫手

洪耀輝老師以及洪清課老師提到,台藝大古蹟系 非常著重在傳統技藝的基礎訓練上,「並非不重視創作或是排斥科技,而是希望讓學生能夠擁有技術,這樣他們把底打好了,將來要做甚麼都是可行的;而系上其實 也有電腦繪圖相關的課程,現代科技的發達,對於古蹟系來說也是一樣重要的輔助。」

「透過繪圖軟體,當研究生們帶回來深度田野調查的資料, 包括各種木雕、石雕等等照片、精確的尺寸丈量數據之後,電腦就能幫助我們建立龐大而準確的修復資料庫,未來當有古蹟物件需要進行修護時,只要調閱資料,藝 師們就能依照圖稿和數據,準確地修復,能夠避免再有如今經常因為資料不全,造成營造商或是建築師只能自給附加一些物件去修復,結果常常與原來木雕或石雕內 容所要表現的意涵大相逕庭,而失去『古蹟修護』原來的美意了。」

兩位藝師都感嘆其實他們這一代藝師已經有斷層出現,所幸有王慶臺主任努力不懈地打造了古蹟系,未來新一代藝師的傳承,可望不再有大斷層,能夠為國內的文化保存,盡最大的心力。

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271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