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9/04/05 13:31 記者黃芳祿/南縣報導

百年前沒有電話、行動電話、播音站等通訊設備,廟會開館文武路陣表演就寫字條告示日期和時間,這就是「貼香條」由來。

香條長約50~80公分,寬約15公分,有黃色的,有紅色的,是用毛筆寫上前來進香或開館表演日期和時間,只要貼上就不得對神明失約。

佛天宮執事人員陳福典、九龍殿耆老吳錦添說,台灣有廟宇廟會活動文武陣表演或是友誼廟前來進香就有「貼香條」;幾百年來都沿用這項傳統習俗,香條的格式也未曾改變。

貼香條的是項宣傳信訊,早年沒有電視、電話、手機或村里辦公處播音站的「放送頭」互通信訊;多數村民從事農漁業工作休息時間就以廟口作聯誼和交換情報,衍生「貼香條」傳達信息,這是老祖先的聰明智慧。

就以這次「台灣第一香」西港慶安宮刈香繞境和燒王船廟會,轄境的96村庄文武陣頭,包括南管、宋江陣、金獅陣、天子門生、白鶴陣等分別在去年就在各自廟宇練習,這即俗稱的「入館」。

練習時間大多利用晚飯後到深夜12點之間,陣頭成員接受老師傅教導,半年後,習得技藝精湛,跟隨香路展開三天的繞境之前得擇日到慶安宮千歲爺神案前接受鑑定,這就是所謂的「開館」。

九龍殿執事者鄭富聲指出,開館,有著皇帝面前選武狀元般的嚴肅和高標準,現代說是在神明前接受考試,成員個個精神抖擻,服裝儀容整齊,最重要的是技藝要熟練,否則就要重新接受考試。

〔圖說:九龍殿宋江陣開館,圍觀的鄉親人山人海。記者黃芳祿攝〕

輸人不輸陣,90多個文武陣頭到神明前接受考試期間,友誼廟會派出類似「球探」到場觀察,喜愛民俗技藝表演的信眾到廟口觀看「香條」貼出的開館時間前往觀賞。

這種貼香條開館文武陣表演從半個月前就陸續展開,例假日的觀眾特別多,好比清明節連續假日,慶安宮後殿廣場就擠滿觀賞的民眾,鞭炮和鑼鼓喧天,神明看了「神」氣,連賣紅茶、黑輪的攤販生意也一併活絡起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405/17/1hanr.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