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1

【本報台東訊】日治時期關山鎮曾由日本政府設立里壟神社,意圖取代關山天后宮的信仰中心地位,官方壓力一度迫使天后宮信徒活動轉入地下,甚至改為佛寺型態以求保存,直到光復後才恢復。如今天后宮依舊是地方信仰中心,里壟神社卻幾乎連遺址都看不到。


高大的牌樓及占地近四百坪的天后宮,是台東縣內頗早廟宇,具一百零八年歷史。里壟神社創立於民國十七年,日治時期光輝一時,每年十月十七日有盛大祭典,主要供奉開拓三神及能久親王,如今卻已難看出舊觀。

鎮公所指出,天后宮最早由台中一名遷移到東部開墾的信徒請來媽祖像,原供奉在一處民宅後草房內,後來信徒增加,加上颱風侵襲,曾遷廟三次,最後由信徒曾石生發動募款,在現址建廟生根。

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其中包括「寺廟總整理」,強迫台灣人民破壞神像、寺廟,改祀神社,在關山鎮設置里壟神社,信徒們擔心神像被毀,由於日本人也信佛,把天后宮改名關山寺,改拜佛祖,祭祀媽祖的活動轉入地下。

鎮民林存德說,小時候父母曾帶他去里壟神社「走走」,當時父母偷偷告訴他「這是阿本仔的廟,看看就好」。近年有一次走過附近,發現已經剩下一座石墩,當初神社遺址幾乎完全消失。

網友HANK曾到關山考查里壟神社舊址,但也沒有結果,不過他認為鎮公所十一年前開闢道路挖出的鳥居基座,其實是石燈籠,里壟神社仍是歷史上的空白,應該設法考查填補。

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032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