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華民國93年8月15日星期日

秀琴歌劇團南爭北討

文/施如芳
長久以來,廟口戲的鑼鼓聲一直是台灣庶民生活重要的背景音樂,它不知帶動過多少人趕熱鬧的快樂心情,讓大家扶老攜幼地往香煙繚繞的廟前集合。


不管台上正在扮仙或做戲,也不管南管戲、北管戲、布袋戲、歌仔戲、客家採茶戲,在這塊土地上有過怎麼樣地興衰更替,只要熟悉的戲曲聲響響著,台下的人自去看戲、玩耍、聊八卦、做生意,心中就是有說不出的踏實自在。

但「濟戲濟人看」的時代終究是遠去了。現在全台灣大大小小的戲班雖然還有幾百個,廟方或個人請戲的理由也還在,但隨著工商科技社會的多元化,可酬神還願的 方式越來越多樣,放電影、康樂隊甚至脫衣鋼管秀,隨時可取代價錢相對較貴、而且退流行的戲班。更殘酷的是,愛看廟口戲的人越來越少,即使昔日的死忠觀眾, 現在也可能選擇留在家裡看《親戚不計較》、《霹靂火》之類的電視劇。

外台戲文化場 政府當爐主
酬神、娛人是廟口戲最原始也最結構性的根柢,但台灣的社會早就演變到酬神、娛人都不一定要「動鑼鼓」了,所以戲班的生存,便自然陷入戲路消退、各團不得不削價競爭的泥沼。

二十年前波濤洶湧的本土熱,帶動了文化回歸風潮,讓廟口戲多了不少懷抱文化使命感的特殊觀眾,其中,有的人是看了媒體醒目的報導,而重回戲棚腳來懷想台灣 舊俗風情;有的則是戲劇相關領域的學生、老師或表演工作者,前來觀摩、看戲兼作田野調查的。這類觀眾來來去去,但他們所導入的本土關懷與文化論述,卻有效 地招來了公部門關愛的眼神,讓在原生態中已趨於式微的廟口戲,乍現轉機。

最鮮明的影響,就是新型「外台戲」的興起。過去,在開放式空間搭台演出的所謂外台戲,幾乎同義於主要為酬神而演的「廟口戲」,但後來從全國文藝季或地方政府零星舉辦的民間劇場起,搭台演出的本土戲曲開始可以是表演文化活動的項目之一。

近幾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成立後,每一年都會根據藝術表現、區域平衡、活動主題等原則,挑選出一定數量的歌仔戲、布袋戲班,在定時定點舉行接力賽式的匯演;官方資源和廟口文化既有的活力,已然將「外台戲匯演」炒成戲曲界的大事。

這類外台戲匯演即使在廟前舉行,其目的和形式,都是從文化的角度著眼,故業界通稱為「文化場」,有別於一般酬神的「民戲」。文化場有官方補助,媒體能見度 高,其榮譽感,和平常一不小心就被人當成「民俗噪音」報警處理的民戲,實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不知有多少外台戲班曾投入各種文化場的徵選,一旦入選了,更 是使出渾身解數,即使貼錢演,也會展現江湖兒女輸人不輸陣的氣魄,做足場面,好令觀眾以及他們的「新爐主」--政府有關單位,刮目相看。

小生「阿牛」駕卡車南北跑場
然而,只贏面子的事,對依賴演戲為生的外台戲班來說,除非是特別力爭上游者,否則,根本不能做長久之計。本土熱興起之初,能躍上檯面的多是離媒體鎂光燈 較近的北部劇團;這幾年來,中南部的戲班竟有後來居上之勢。其中如秀琴歌劇團,已經連續四年入選文建會的優良扶植表演團隊,不時在當前各類外台文化場的徵 選中過關斬將,堪稱一時之選。

十八年前,秀琴歌劇團在台中登記立案的,但隨著戲路自然地集中到台南,如今團員們大多已在台南買殼定居了。身兼團長和當家台柱的張秀琴雖是女兒身,但朋友 和觀眾更愛暱稱她「阿牛」,因為人如其名,阿牛誠懇樸實,吃苦耐勞,在舞台上,她有同輩罕有的武打硬底子,下了舞台,劇團載著戲籠的大卡車,也由這個擁有 無數戲迷的坤生親自駕駛,行走台灣南北。

張秀琴年輕時曾一度被電視歌仔戲製作人延攬,但她自認不適合複雜的電視圈,所以選擇回鄉組戲班做民戲。她的團在如今的外台環境中,每年還保持兩百多天的戲路。一般廟口戲都靠所謂的「班長」和廟宇主事者打交道來牽引鞏固戲路,但是該團的戲路則是靠口碑建立起來的。

張秀琴說,九二一之後,廟口戲的景氣滑落到谷底,她才主動開發戲路,其中包括把民戲的戲路延伸到台北,以及申請官方補助和文化場等等。

隨著戲路緊縮,現在外台戲班「地盤」的觀念很強。五年前,秀琴歌劇團第一次「撈過界」到蘭州公園一帶、台北人俗稱「豬肚口」的戲窟來做民戲時,一開始就引 人注目,原本講好兩天的戲,演到盛況空前,戲迷不停地集資,最後竟在同一個地點一口氣演出一個月,台北眾戲班為之震驚。

「他們都不相信台北還有可以連演一個月,警察不會來取締的地方,」張秀琴說。台北的民戲戲路就這樣扎住了根,現在每年農曆三月,該團都要上台北三趟,經常 演到最後一天,戲棚都拆光了,動了真情的觀眾還不願離去,在車上握著方向盤的張秀琴,看到這種情景,總是掉下眼淚,久久不忍心發動卡車。

發願把劇團帶上國家劇院
民戲駕輕就熟,秀琴歌劇團面對文化場則是一步一腳印的虛心與積極。近作《血染情》的編劇、編曲、導演由自己人包辦,但由剛到台南師範學院戲劇研究所任教 的王友輝擔任藝術指導。王友輝是現代劇場的資深編導,說到這段合作的因緣,他笑說是「註好好的」,因為張秀琴的家和他在台南的貸居地,因緣湊巧地就在同一 棟樓。這個團的殷實苦幹和尊敬老師的程度,深深感動了王友輝,他說,他就把他們當做學生看待,工作起來非常愉快。

《血染情》在安平開台天后宮演出前,台南市文化局特地為秀琴歌仔戲團在當地舉辦記者會,媒體反應熱烈,讓很多地方記者頭一回好好認識了與台南淵源深厚的該團,正式演出前,許添財市長還親自上台開鑼,讓團員們備感光采。

但這個讓台南引以為榮的在地劇團,能不能進駐台南演藝廳演出呢?文化局表示,台南藝文風氣雖盛,但演藝廳均是高知名度的外國團隊或是大眾化(如演唱會)的節目,歌仔戲團要進去賣票演出,短期間恐怕不容易。

張秀琴從來不諱言她的目標是「要把劇團帶上國家戲劇院」,她得知今年國家戲劇院唯一的一檔歌仔戲是九月上旬即將上演、由名角廖瓊枝、唐美雲領銜主演的新編戲《無情遊》時,一面忙著拆台卸妝、還一面忙著發薪給團員的她,回過神來地強調,到時候一定會前往觀摩。

從民戲轉型到文化場的路上,有很多歌仔戲班前仆後繼,追趕著首開先河的明華園,但最後能收成甜果的,到底不太多。或在廟口,或在國家戲劇院,台灣歌仔戲眼下的多元發展,供養的其實是不同的需求者,也勾勒、反映出演戲和看戲的人,對台灣不同的文化想像。

自由時報-生活藝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ug/15/life/art-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