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2008.06.02
周曉婷/白河報導

白河蓮花產業盛極而衰,因蓮花而生的白荷陶坊卻愈走愈穩,其中的「白河雅集」藝術基地邁入第11年,蓮想夢工坊蓮田認養由第一年30單位到今年突破200單位,陶坊的蓮鄉工藝扶植計畫也獲台灣工藝研究所連續4年補助,負責人林文嶽說,永續發展的養分來自於社區共識。

     白荷陶坊現已成為白河鎮文化景點,陶坊開發的生活陶器、荷染布系列服飾配件,是有名的文化創意商品,蓮鄉工藝扶植計畫透過陶坊與白河鎮及後壁、東山等地國小合作,安排學童體驗工藝課程,培養學童美的鑑賞力。

     為找出蓮花產業及蓮鄉工藝永續發展契機,林文嶽與工藝合作夥伴學校的校長組成願景共識討論會,針對產業與工藝結合、工藝如何帶動產業等面向展開討論,10多位國小校長都同意,白河蓮花產業曾經名噪一時,後繼乏力的原因在於社區居民缺乏對產業願景的共識。

     住在蓮想夢工坊旁的青山國小校長鄭富仁說,單純以蓮田旁的居民觀點來看,他在蓮想夢工坊的基地上看到土地與情感的連結,蓮田認養人在土地上創造許多價值,也讓認養基地成夢想起飛的場域,他說,對的事情應該持續發生,感動則可以凝聚居民的共識。

     永安國小校長賴昭貴認為,為白河蓮花產業找出路,也為白河找一些新的可能性,過去,蓮花和社區居民的連結傾向於商機與利潤等層面,少有藝術人文的互動,他建議,可藉由社區居民工藝體驗課程,引導居民把對產業的關注提升至工藝及文化面向,從互動中建立共識,進而推動永續經營與發展理念。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604+112008060200166,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