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7/10/30 07:30 記者:記者陳景寶/屏東報導

「咦,這裡怎麼出現一座墳墓?」最近開放試營運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入口後端,設置一座土塚式「伯公壇」,由於外觀與墳墓幾乎沒兩樣,讓遊客感到突兀,議論紛紛。

在園區內建置「伯公壇」,全台客家公部門的唯一,也是行政院客委會的創舉。

客委會台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工務組組長吳培暉表示,「伯公壇」是客家傳統文化歷史的一部分,況且曾經專家學者討論及徵詢地方意見後設置,園區未來會考慮立牌解說,談「伯公壇」緣由,請遊客別怕、別誤會。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坐落在內埔、麟洛及長治3個鄉交界,占地面積20公頃,園區現階段已完成基礎景觀及先期主要設施的演藝廳、多媒體館等設施,後續還將規劃設置聚落文化體驗、產業工藝等,園區日前熱鬧開幕試營運。

園區入口後端的「伯公壇」,正中大理石碑寫「開基福德正神香位」,上有五福圖、紅彩,前有石製燭台、供桌,香位後側隆起土堆部分,覆以水泥及植上草皮,後面並移植一顆80多歲的大榕樹。

來自高雄市的張姓婦人說,遠看就像一堆新墳,「還真嚇人!」同行的吳姓婦人則滿肚子疑問:「為什麼要做在這裡?」「蓋個小廟豈不更好?」

吳培暉坦承的確接到不少類似電話,且提問大多是河洛族群,「伯公」是客家對福德正神(土地公)的暱稱,「伯公壇」也是客家聚落及界址的象徵;最早的伯公,是以一塊石頭代表,如果為伯公塑像蓋廟就河洛化了。

他說,壇與墓最大區別,在於壇為直角方型、墓為半弧型,園區的「伯公壇」花了6萬元,請客家師傅打造;園區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到「伯公壇」燒香拜拜。

縣府客務局長古秀妃說,傳統的「伯公壇」,在高屏地區客家庄處處可見,中北部則已近絕跡;燒香拜拜之餘,大夥在榕樹蔭下乘涼聊天,「伯公壇」營造的環境,確讓人很有感覺,也可想像出伯公與人的親近關係。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9/2/n9kb.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al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